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清泉奇案之城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人还是将信将疑:“不是我不信,只是……燕头儿,你讲的太过于不可思议。”
大汉哈哈一笑,眼中充满钦佩:“信与不信,到时便知。青衣奇盗即将前往庸城,故此,庸城城禁七日。夏家乃江南最大商贾,夏家独子夏乾清便住在庸城,与这位算命先生是竹马之交。相信此次,定能将青衣奇盗捉拿归案。”
年轻人闻言,笑容透出几分冷意,几分气恼:“希望如此。据我所知,夏乾清自幼不学无术,他可未必能帮上忙。
大汉啧啧一声:“话说回来,那算命先生的师父,甚至曾经教导过夏老爷。”
“那算命的师父又是什么人?”
大汉停顿一下,缓缓道:“理学家邵雍。‘一枝梅花卜天下,两条鱼儿定乾坤’。据说,他是一位先知,看到兆头,什么都能知道。” 
年轻人叹道:“邵雍……那可不是算命,他那些神事儿都是老百姓瞎传的。我估计只是一种见微知著的本领,人说,聪明的人可以凭借一滴水看见海洋,凭借一朵花便知晓时令,那么三言两语就断案,想来不是不可能。只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大汉只是摇头笑笑,拿起桌上的佩剑,站起身来。
“邵老先生早就驾鹤西去。你死了就能见到邵先生,活着,兴许能见到他徒弟。咱该走了,你要想听故事,等几天吧,看他怎么捉那青衣奇盗。”
年轻人忙问:“你还没说那算命的叫什么呢!就是邵老先生的徒弟!你之前说他姓易,那他叫——”
“易厢泉。《易经》的易,厢房的厢,清泉的泉。”
作者有话要说:1。邵雍是北宋的真实人物,此事发生之时,邵雍已经去世,谥号康节。
2。主角易厢泉之名,易字取自《易经》,厢泉二字同“香泉”以及“湘泉”,皆是酒名衍生而来。
本文在八百年前就写好了,修修改改一直没发,《城禁》是全本。在没有公开发表之前就给出了广播剧授权,而广播剧播出在即,被迫发出原文……如有错字以及历史错误,还望指出……

、第一章 算命先生

论及苏州,绿水绕白墙的秀丽景致,千色画不尽,百媚说不完;而杭州,不仅风景秀美使人流连忘返,更是不亚于汴京的繁盛之地,户口繁盛,往来辐辏,非他都可比。庸城虽小,却也融合了二者的特点,娟秀美丽,安宁富饶。
地道的江南,有温婉的柳、青石板的路、秀丽的湖以及古老的灯——画家总喜欢用如此笔触描绘江南风景,再添些荷花和美丽女子,就更加出彩。
庸城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城。
只是夏乾清在此呆了二十载,再美的景色也被时间磨的一干二净。年复一年的柔媚冲刷着眼界,如此温润迷人却让人疲惫。
夏乾清一身青衫,站在庸城府衙的门外,靠着一棵还略微发青的银杏树。他听着初秋的蝉鸣,摆弄着腰间的双鱼玉佩,等待衙差的通报。
乾清刚过弱冠之年,头发也是松松垮垮的用带子挽着。他眉清目秀,长相俊朗,又带着几分漫不经心。一双黑眸不停的望向四周,像个好奇心旺盛的孩子。
他那一身极好的青蓝料子,似流云,似青山,似小溪,让整个人都融入了周遭的如画景致里。
只听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乾清抬眼一看,是衙差满是笑纹的脸。
“夏公子真是久等了,杨府尹在衙内,易公子早就来了,正商量事,小的这就带您过去。”
“这就对了,这就对了嘛!易厢泉都能随意进出衙门,我当然也能,”乾清得意的摇摇脑袋,一脸贼兮兮的看着衙差,“既然同意放我进去了,你瞒着老婆去青楼的事,便就此作罢。”
衙差闻言,汗如雨下:“庸城大小之事都瞒不过夏公子,还请夏公子高抬贵嘴,不要外传——”
他话音未落,夏乾清的身影却已消失不见。乾清溜进了庸城府衙的院子,一路小跑,朝后衙奔去。
这江南特有的园子。不及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而今的院子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玲珑精致,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反而怡情。此院种多种银杏,有些还是青的,有些却黄了,一片黄绿夹杂遮天蔽日,到了深秋必然是满地金黄落叶。不远处有个白石小桥,桥下引入湖水,湖旁是假山,旁边设亭。紧接着是一大块空地,也许侍卫衙差会在此聚集操练,紧随空地的是兵器库。
至于那块空地,乾清并未多看,他穿过迂回的长廊,来到后衙屋外,在门口停住了。
他听到屋内声音并不嘈杂,屋里显然是有人的,但不知几人,应该不多。只听得哗啦哗啦纸张翻动之声,随后是轻微的“咣咣”声,像是瓶瓶罐罐碰撞的声音。
里面居然没人说话。
乾清继续附耳细听,却“噗”一声,像是什么东西的塞子被打开,紧接着,一股草药味扑鼻而来,这味道浓烈异常,能透过门缝直钻乾清鼻中。
“易公子!你要干什么?”
乾清听出,这是杨府尹的声音。杨府尹,他是庸城地方官,大腹便便,眼看快步入知天命的年头了。除了逛青楼之时,他整天穿着那身紧巴巴的官服,可怜那衣裳,也兜不住他被酒肉填满的大肚子。乾清觉得杨府尹成不了大器,官做得不温不火,不是什么好人——吃喝嫖赌自然有,但是胆小也不敢犯事儿。
听声音,杨府尹在阻拦什么。
乾清又听着,那叮叮咣咣的声音没有停止,又是“噗”开启瓶子的声音,又是一阵草药味儿。乾清鼻子灵,那味道和刚才的略有不同。接着,是滴答滴答液体流动之声,似乎是流到什么东西上。
“天呐,竟然消失了……”
这是方千的声音。乾清认得,方千是侍卫统领,身手不错人也和善,比乾清略年长。二人自幼相识,自然熟悉。
方千肤色黝黑,为人忠厚,恪尽职守。原本是在庸城长大,自幼习武,几年之前突然去了西北战场。日前刚刚带着一批将士归来。乾清本就与他相熟,但也是多年未见了。
乾清想及此,却又听见“噗”一声,又是一阵草药味,这味道与刚才两种截然不同。这是第三声了,乾清心里按捺不住,他决定进去。
刚要敲门,他停下了。因为他听到了屋里第三个人的说话声。
有别于方千和杨府尹,那声音乾清许久未听却很熟悉,有几分冷清,温和沉静而富有礼节。这人说话声音节奏刚好,声音悦耳,这说话节奏显然是可以刻意压制住了,兴许他本身说话,语速极快,不过为了清楚表达,不得以而为之。
“夏天,在短时间发生这种事并不奇怪。我在汴京就已看过他留下的纸张,同样没有墨迹,如此甚好。后人难以从笔迹着手再查他的踪迹。不过,这种追求完美的人,越是这样破绽越多。”
只听说话之人轻笑一声,接着用波澜不惊的口吻说道:“那么,这种字迹消失的把戏,根源不是纸就是墨,或者纸墨均有问题。懂墨之人,研磨时加些什么进去都有可能,草木残渣,不同的泉水,甚至于血液。纸,汉代所创,魏晋南北朝兴起至今它的改观不大。这些都不好说,所以,我们只能——”
听到这儿,乾清不等通报,直接“砰”的一声推门进去。
“夏公子!”杨府尹见了乾清,惊恐的叫了一声。
乾清不作理会,好奇的盯着屋里看,只见三人围在一圆桌旁,三人他都认识,胖胖的杨府尹,高大的侍卫方千。
还有,一身白衣的人,他背对乾清。
乾清认得他,太熟悉了,即便没有看见他的正脸,那声音和站立姿势也是独一无二。
这人背对门口,可以看见他挽着的黑发,还有时下文人最爱的白色方巾帽子。乾清已经够高了,但是这人比他还高。在他的腰带上,还别着一把稀奇古怪的扇子。宋人用摺叠扇,以蒸竹为骨,夹以绫罗,但这把扇子以某种金属制成,折叠起来,形状甚是怪异,显然不是作扇风之用。
扇子旁边还有一把剑,似乎有些年头,紧紧的插在剑鞘里。那剑鞘上的浮雕有些特别,绝对是精美之物。
带着这些东西的人,是易厢泉。
乾清未能喊出他的名字,只是被他手中的东西吸引。
杨府尹抬起手来,似是正要阻拦什么。他看看乾清,又看看厢泉,一副欲哭无泪的表情。
厢泉手里有三个小瓶,每瓶一滴,在纸张上留下三个墨痕,其中一张纸上的墨痕竟然在逐渐消失。
“墨需研磨,而这三瓶液体与其说是墨,倒不如说是药剂。等几个时辰,看看痕迹如何变化。方才那瓶墨迹虽然消失,但速度太快。也许是浓度过高。”
杨府尹艰难的抬头,他简直胖的没脖子了:“易公子从何处得来三瓶墨?”
“我来之前南行一趟,去找懂墨之人讨来的。”说罢,厢泉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