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贾政奋斗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诚当然知道妻子是口是心非,他也不多说什么,摈退了众人后将江上的意外说了一通,他双眸深沉:“太太,并不是我偏疼一个妾室和一个没有出生的孩子,而是那甄家针对的是我薛诚。若出事的不是孔氏而是我薛诚呢?蟠儿不但年幼,也不顶事。只怕族人立刻就涌了上来将你们娘几个给吞了。”
薛王氏想到丈夫若是出了,自己家果然是没有了主事的人,心中发慌脸色也变白了:“老爷,不会的。会不会是您想多了?甄家虽然势大,这么些年和咱们家也算是平安无事的,前些时日不是还来求娶咱们家宝丫头吗?何况我哥哥在京中也不是能小瞧的。”
薛诚摇了摇头,握着薛王氏的手叹道:“太太你想的太简单了,甄家这些年同咱们家的相处,不过是因为我们家拿钱财砸出来的。若是我不在了,甄家挑一一房族人支持搅得薛家内斗,甄家暗中将咱们家的生意都接了过去,就算京城的舅兄知道了,也是鞭长莫及,做不了什么了。”
薛王氏本就不是个有见识的女人,此时薛诚又是一心一意地哄她,她当即就被说动了,抓着薛诚的手道:“老爷,那现如今咱们该怎么办?薛家虽然是豪富大族,如何敌得过甄家势大?”
“太太莫急,我已经有了主意了,只是尚需太太您相助。”薛诚握着薛王氏的手,满眼的信赖。
薛王氏心中一甜,立刻将丈夫曾打自己脸偷娶二房的事情忘到了脑后,薛诚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不多时,薛家的好几处赚钱的档口铺子全部由公转为薛王氏的嫁妆,薛家公中的银钱少了,族人分得的红利、送往甄家的银子也就少了,不满之声四起,说得都是薛王氏不贤惠的话。而薛诚也没有闲着,不但给王子腾去了书信,对贾政也改变了太大度,同时还和一些对甄家不满的人来往得愈加频繁了。
薛王氏倒也罢了,她觉得这是丈夫相信她敬重她,并没有觉得有不妥,只薛宝钗心中忧虑不已,但是她却不好去对母亲说心中的怀疑——她是薛王氏的女儿,也是薛诚的女儿。现在父亲算计母亲,她去与母亲说,岂不是对不起父亲?就这样,当流言一发不可收的时候,薛诚也打算和薛王氏说纳孔云黎进府的话,不想薛诚病倒了,还病得特别地重,不过三天功夫就起不了身。大夫换了一个又一个,却终究没有什么大用。
而薛诚弥留之际,抓着薛王氏的手说了句“小心甄家”就去了。薛王氏看着丈夫没有了呼吸,一口气没有提上来也晕了,待醒来后,只是不停的哭泣,若非管事嬷嬷实在看不眼说了几句,薛诚的葬礼都是乱哄哄的。
薛诚到底怎么去的,贾政也觉得是甄家人动的手。果然男人不可无权啊!薛家再有钱又怎么样?还是任人揉捏?
想到尚在金陵城外的孔云黎,他并没有使人去接她,只是让人送去了当初许多的田契和银子作罢。知死活想到薛诚一死,甄家又能大捞一笔,他心中就很不爽。哪怕现在的贾宝玉被他各种折腾得原著中惜花多情的怡红公子一点也不像了,他依旧很不爽。而当接到了扬州送来的书信说是贾敏病重恐将不好后,他的不爽升级成为了怒火,妹妹要死了是一个原因,女儿侄女儿外甥女没有人教导才是个大问题啊!总不能送回京城给老太太和王氏、邢氏来教导吧。
“老人,何不娶一门二房太太进门呢?这些日子,大人虽然兢兢业业,但是没有了夫人上下应酬打点,终究是让大人受了些掣肘啊。”张信及时出现干起了拉纤保媒的活计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下去努力码下章,要死了~~~~

66终于不做和尚了

贾政听了,不心动是假的;他总归是个男人;但是一直过得像和尚。他有时候暗地里也想为自己哀嚎几声,这是多么苦逼的现实啊;不带老婆王氏上任就算了,在任上还娶二房,这算什么?只是自己本就不是科举正途出身;这样一来就是自己将把柄往那些看不惯自己的人手中送。
贾政叹了一口气;将顾虑和张信说了;末了才摇头晃脑叹息道:“清心寡欲养生也——”
张信想了想道:“此事也不难;若是由贾老太太出面纳了二房便没有人说嘴了。”
贾政苦笑道:“张先生不是不知道家母于我有诸多的误会;她曾说过不再理会我的事情;又怎么会出面替我纳二房呢?”
“这有什么难的?人已经相看好了;若是大人见过了同意,便将事情告知给贾大老爷,听说贾大老爷同大人手足情深,由贾大老爷出面出项,相信贾老太太会明白其中的深意的。”张信笑看贾政的神色,心中暗自得意自己这一步是走对了。
张信所说的合适的女人,乃是隔壁小县成安县的县丞的侄女杨氏,父亲杨成武曾经是乙卯科的二甲进士,只是多年前在一知县任上去世了,杨太太受不了打击也跟着去了。杨姑娘父母双亡后,便依着祖父祖母生活,哪知道没有多久祖父祖母也相继去世了,九年的孝守下来,青春少女变成了古代人眼中的老姑婆。而杨姑娘也只能跟着叔叔一家生活了。而依附生活的叔父一家也没有什么家资,惹来了婶娘和堂兄弟们的诸多不满,杨姑娘只得以抄写书籍和做针线赚些钱财才让叔叔一家不至于彻底翻脸。
张信一次去书斋买书本,瞧见女子出于书斋还奇怪,便好奇地问了老板这才留心上的。
贾政听了张信的话,虽然觉得这个杨氏的品德不差,决定还是先去瞧瞧杨氏再说。虽然他不是以貌取人的男人,但是那个男人不好色呢?若是有美人,谁还瞧得上无盐女?
三日后,张信得了消息,杨氏要去书斋交书,忙告诉了贾政。贾政也不装贞洁男了,只带了来喜一个就和张信一道出了府,偷偷去瞧了人去了。
贾政一身儒服看着虽然不起眼,但是书斋的伙计也是见多识广,只凭着贾政身上的一股威势却不敢慢待,恭恭敬敬将人给迎了进去,还使人奉茶伺候。
贾政也不客气,抿了口茶便说了几本书的名字让伙计去拿来,又随手取了一本纸张印刷都普通的话本翻了起来,不多时便有一位穿着浅蓝色布衣的姑娘进来了,她身后只跟着一个眼睛不好使的老嬷嬷。
贾政看张信点了点头,知道这个女子就是杨氏后,眼角余光不由得打探起来。
杨姑娘此时大概二十二三的年纪,这要是放在后世那是年华正好青春无限的时候,但是在古代,那就是老姑婆了。她衣着素淡,浑身上下不见一件金银首饰。她脸上也没有不平忿恨之色,神态端庄,和店中伙计说话也很温顺,不见任何轻视高傲或者羞怯之色。只凭着这样的举止,贾政觉得比较满意了,再看杨氏体态婀娜,容貌虽然不及王夫人、赵姨娘的美丽,却也清婉秀丽。
杨姑娘将抄好的几本书给了伙计,接过一串大钱后感觉到贾政几个打量的目光,也不见窘迫,规规矩矩地对着几人福了下,举止端庄文静,不露半点轻浮之态。
待杨姑娘和老嬷嬷一道出了书斋,贾政等人还听见老嬷嬷的话断断续续的传来,“都是老婆子不顶事,若是我的眼睛好好儿的,姑娘也不用抛头露面了……”
“嬷嬷说什么话?我如今又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嬷嬷你的眼睛不好,总不能还让你出门,我若是还死守着规矩,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呢……”杨氏的声音清清淡淡的。
张信看贾政的神色,才低声笑道:“大人,您觉得如何?”
贾政喝了一口茶,露出了一丝笑容来,心中小人却是激动得上下跳跃——老子终于可以不用再做和尚了!
待两人回了府,张信才正色道:“大人,这杨姑娘如今虽然父母双亡依靠叔父一家过活,但是曾也是官宦千金,若是娶了进来,上下打理总能出一把力的,比如今没有女眷掌内务要好得多,大人也可专心外头的公务了。”
贾政嘿嘿一笑,拍着张信的肩膀道:“先生说得极是,多谢了!”
好不容易瞧上了一个女人不用再做和尚了,贾政也没有退去谨慎之心,还是让人将杨家的事务都探听了一番,确定没有什么纰漏后便请了人上杨家门透了口风了。
杨县丞一家都觉得天上掉馅儿饼了,都乐翻了天,哪怕杨氏不是做正房太太而是二房奶奶。但是对于一个出嫁无望很可能要去庵堂终老的姑娘而言,这无疑是上天开眼了。杨太太也忍住心疼,拿出压箱底的两匹苏绸给杨氏做了一身衣裳,又咬牙给她置办了一套头面,“侄女儿也莫要怪婶娘这几年刻薄了些,这家子十几口人,却只靠你叔叔一个人的俸禄吃饭,我也是不得已的。如今姑娘要出嫁了,虽说不是正头太太,但是听说那大太太重病,你进了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