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染青松(胤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台吉走之前按惯例放了通狠话,大意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等我们回家买了年货,吃了年饭,发了红包,明年一定把你们打的满地找牙云云。

也就是说他们顶多会跑路两三个月,这期间胤祯要想回京,时间有点悬。

于是胤祯抽空思念了一下白敦,福晋,德妃,康熙,太子和某个排行第四的同母哥哥,认命的留在青海备战。

进门时介福冲来保嘘了一声。

来保只瞧见案上一堆一堆的军事情报,幕僚的局势判断,朝廷申斥的折子,还有一大叠请柬,桌沿伸出一截袖子,他估计主子是熬夜趴在这儿睡着了。
因为那手里还抓着支毛笔。

“爷?”来保凑过来。他知道主子等了好几天康熙的批折,这会儿好容易到了,他决定叫一声试试,大不了主子踹他一脚继续睡。

“……嗯?”胤祯揉了揉发木的太阳穴爬起来,好像撞到了什么。

“小心。”案上高高的十几堆东西摇摇欲坠,介福提醒已经来不及了。折子山崩似地塌下来,把胤祯和来保埋在里面。

介福赶紧把人挖出来。亲兵端温水来给胤祯洗了把脸。

“爷,这是皇上给您的批折,外面还有京城的使者,送了一千多车东西,其中有十车是给您的。”来保把折子从一堆东西里扒拉出来。

胤祯打开窗子,吹了吹冷风,彻底清醒:“十车什么东西?”

“奴才查了查,是给您的冬衣和吃食,都是您喜欢的式样。还有些小玩意儿。”来保道。

翻开折子,康熙的朱批言语寥寥。

二句按照惯例。

朕甚安,你的请安折朕看了,满文里又拼错了几个词,朕已经给你改了。尤其是这个词,你每次写,每次错,怎么都记不住,你堂堂大清阿哥,你好意思吗你。
胤祯咳了一声,回头去找,果真又写错了。

然后是,朕知道你肯定没记住京城和太阳的距离到底是多少,所以滑头的写了个某某,具体数字朕给你写下了,别再忘了。
胤祯看的一笑。 

康熙说,你是大将军,为大清征战,当坚毅持重才是,怎能作此小儿之态?朕知道你在京城被朕娇养惯了,觉得青海住着不舒服。
朕多给你送了些衣服与吃食,都是你在京城爱穿爱用的。你又是个贪玩的,从来闲不下,所以还有些小玩意儿,你过年无事,可以拿出来玩玩,只记住不能玩物丧志。

朕看了你的话,你以前从来没这样过,朕还以为你是个没心没肺的。谁知今日一封信又写的朕心酸,朕都不敢传回京给你母妃看,生怕她哭坏了身子。

你也老大不小了,大多数孩子小时候调皮,长大了乖巧,这就罢了。你偏偏不一样,小时候乖顺,长大了懂事了,老是惹得朕心伤。

朕政务繁忙,不多说了。你好好在边关呆着,为大清尽忠,莫要再自哀自怜,疏忽了军事。你要是闲得无聊,就去练练兵,朕准了。

(另附,朕记得那天郎世宁进献了两个公晷仪。你偷偷弄坏了一个,往凳子下面一塞就跑了,别以为朕不知道。)

胤祯感觉自己好像被臭骂了一顿,却不怎让人伤心。折子翻完了,又掉出一封信。

胤祯有点奇怪的拆封,看笔迹是太子写的,信首是致吾弟十四:

见信如唔。
我十一月在京城收到皇阿玛叮嘱和老四的来信,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老四写信告诉我,皇阿玛读了你的折子后,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第二天与他们谈国事,目光却总是有意无意的瞥向你的奏折。

兄弟们当时不知道你写的内容,说到快过年了,你在青海待了六七个月,不知今年回不回京。
然后说,你虽然打了几次大仗和零星几次小仗,其实从没试过在京外过年,这封折子该不会是你想家,哭着求皇阿玛要你回来吧。

兄弟们本来是说笑,谁知皇阿玛的眼睛顿时发红,国事也不谈了,拿起奏折再看,不停的流泪。
他们都吓坏了。

皇阿玛说:十四阿哥在青海过的苦,朕知道。做父母的,哪个不想让儿子成才。
朕心里明白,十四阿哥只是诉诉苦,并不是真的要求回京,所以朕虽然想让他回来,也只有忍着。可是十四阿哥在青海,朕在蒙古,朕无法不担忧,不思念啊。

皇阿玛的心绪难以克制,竟在众臣工面前哽咽。他那时候双眼模糊,未看清路,下阶时脚一绊,几乎扑顿于地。虽然及时扶住了,也伤及体肤。

皇阿玛本来就病着,此后数十日缠绵病榻,肌容消瘦,依然勉力处理政务,还亲自写信到京城,布置你的衣食。 

呜呼,我们这些天家父子,其实亲情并未被权势磨灭,却总是互相伤害,真真是何苦呢。

今后你在外,我在内,都要好自为之。
兄胤礽字。

窗外白雪皑皑。

胤祯为自己的试探而内疚的揪心。

来保知道前几次主子出来,都因为和康熙沟通不畅,关系生分了,导致被人挑拨,吃了不少亏。于是这回特地写折子回去。

看康熙的反应,不像无动于衷,可自己主子却站在窗户那儿沉默良久,不像是很高兴。来保便陪他站着。

三月份准噶尔遵守诺言,又跑了回来。

胤祯为防夜长梦多,决定在康熙大病前先剿灭准噶尔,以免重蹈覆辙,远离京城,被困在青海不得脱身。
他和将领们在过年时制定了个比较完整的大战略,得到康熙的批准后,按步骤开始实施。

康熙五十年中,胤祯抽空回了一两次京。期间曹顒被派来任青海巡抚。年羹尧就任督粮官。胤祯拿不准康熙究竟是什么意思。

以曹顒的资历当青海巡抚是破格提拔,而且巡抚主管军政和民政,对胤祯是一大助力。年羹尧是胤禛的左膀右臂,由他任督粮官,胤祯似乎就不用担心粮道了。

但事情都有两面。曹顒离开京城后,他在朝中就没有即值得信任,又撼动得了朝廷的人了。而年羹尧在前世是胤禛用来胁迫他放下军权的重要人物。

这样的调遣,究竟是好是坏?

康熙五十年即将匆匆过去。

十月底康熙又病了,胤祯递折子请安。




48

48、八千里路(三) 。。。 
 
 
48

紫禁城的冬天,颜色总是单调的。除了青灰色的石板,朱红的宫墙和廊柱,便是屋檐间灰白的天空和覆盖了树枝与泥土的积雪。

拂晓时的天空是暗沉沉的靛蓝,除了宫人路过时在雪地上踩出的声响,宫里一片悄然。

几个领头模样的人走到宫门,出示腰牌,宫人哈着腰打开门,然后被掩着口割断脖子,上千士兵涌入紫禁城,目标是乾清宫。

一个头领带兵走到书房,停住了。他推门进去,御案上摆着一堆奏章。

头领拿起来随便翻弄,看到其中一本写着臣胤祯云云,笑了笑,随意一丢,让它淹没在杂乱的奏章里。

寝殿里不时传来咳嗽,宫女们在门外传递担忧的眼神。

太子端一碗药坐到床边,将康熙扶起来:“皇阿玛,药煎好了,喝药吧。”

康熙八月份就觉得自己要死了,他打算写遗诏,还把大臣们召集起来商量新储君的人选。有大臣不解的说,不是有太子吗。继而有大臣推荐大阿哥和八阿哥。

太后估计康熙是病糊涂了,做主把大臣们轰出去,让康熙好好养病,别想些有的没的。

康熙又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最常来看他的是胤禛和太子,被圈着的大阿哥和八阿哥多次请求来探望康熙,康熙被磨的不行,还是同意了。

康熙咳的微微发喘:“用了哪几味。”

康熙病了几个月。几个太监欺上瞒下,把康熙哄的很开心,让康熙以为一切都好,大臣依然忠心,儿子依然乖顺。因此康熙似乎并没有发现自己对朝廷的掌控力渐不如前。
不过他或许隐约是知道的吧,太子暗里叹了一声,将药名一一说出。
一个皇帝,在健壮的时候可以管理天下,在老病的时候,连自己的性命都要担忧。

康熙闻了闻,思索一会,将一味性寒的去了,换做两味药性更平和的。康熙医理颇为精通,太子并不担心他换错了,直接吩咐拿下去重新煎。

两名三等侍卫正在值班,忽然听到声音不对,隐隐传来兵刃交接和惨呼声。他们对视一眼,叫出值班房里的四十几个侍卫,又派人去通知正在宫里巡视的八队侍卫。

轮值的几个大臣也被推醒,惊惶的和几个侍卫一同去找驻守宫外的禁军。

梁九功令一百多个侍卫守在门口,匆匆进去道:“皇上,不好了,有人逼宫!”
逼宫!太子一惊,站起来。

离寝宫越来越近,来人不再掩饰,图穷匕见,惨呼声和尖叫声连番响起,将安静的乾清宫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