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继续道:“如若无事,先生可歇去了。”
“殿下忘了在下所言么?”方静玄慢慢抬头,对上北宫棣的眼神,不避不闪,“殿下,龙凤虽健,尚有幼时;山虎虽猛,犹有所弱。”
北宫棣抽搐了一下嘴角,内心暗自对这些文人饰词翻了个白眼,开口道:“先生想说什么,大可直言。”
方静玄紧紧锁住他的目光,声音稳稳,有如背诵一般:“如有微热,体寒,食欲不振,乃是平常之症状。这两日不仅有所忌口,也需要多加休息调养。殿下,身子的隐晦可好了些?殿下想必并不知晓,然而,上药却是必须的。”
就这样几句没头没脑的话,北宫棣听了,却腾地一下,有如熟了的虾一般,脸上染上了红晕。他半是羞半是恼,想要怒喝,却气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最后只冒出了一句:“先生懂得颇多啊。”
“不敢,在下翻找了一日的医书,倒让殿下见笑。”方静玄不改神色,淡淡的道。北宫棣闻言气结。
方静玄视若不见,拿出一个玉盒,打开盒盖,一股清凉之气幽幽冒出。“这是玉灵软膏,对外伤跌转有奇效,且性温和。”言罢慢慢的躬身行了一礼,说道:“殿下,在下有术可治,不知殿下可否信医?”
北宫棣眼中微微一阵闪烁,身后传来的感受的确让人难以忍受,但若是自己涂药,却是太过难堪;然而,若是让方静玄来做这事,却又让他觉得没来由的恼火。思量半晌,北宫棣咬了咬牙,道:“有劳先生了。”
方静玄眼中闪过一丝奇怪的神色,然而北宫棣却未注意到。调整了一下姿势,方静玄侧坐在了塌上,解开了北宫棣的衣襟。说起来,北宫棣的长相袭自母妃,自是一流的,未曾料到善武的燕王这一身肌肤却也极好,身上不少地方有些浅褐的大大小小的伤疤,却是在征战的时候留下的。
方静玄嘴角动了动,此刻这般暴露在光亮之下的景色,似惹旖旎。然而方静玄却冷静之极,眼中毫无狎昵,北宫棣犹豫了一下,伏在方静玄的腿上。方静玄用手微微沾了一点药膏,涂抹在伤处周围,北宫棣一颤道:“孝甫!你在做甚。”
方静玄的语调细听有些奇异,道:“殿下,若是不用手,在下只带了这个。”北宫棣抬头看了一眼,却是一根玉棒,不由恼怒异常,冷哼道:“先生继续。”方静玄当下不紧不慢得上药。掌下微微紧绷的腰际,残留的浅浅的印记,方静玄的眼神不知不觉暗了下来。北宫棣却不知,只是觉得尴尬万分,身上传来的感受如此清晰而又敏感,让他回忆起那些醉后欢爱的片段,与伏身在下承欢的记忆来。
用手指将药细细涂抹在每一处,方静玄渐渐抿起了唇。北宫棣突然低叫一声;浑身僵硬:“先生在……作甚……”
方静玄神色不变,道:“殿下,何处伤重,应当多敷。”
北宫棣咬紧牙,一手死死攥着床上的稠被,才忍住了出口的怒骂或者可能的低吟,道:“多谢先生指点,孤……唔感激不尽。”
等到浑身无力的北宫棣被方静玄翻过身来,他才懊悔得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本来,他想当然的以为这只是场简单的上药,却变成了如要人命般的折磨。
“殿下,这盒还请收好。”方静玄道。半靠在床头的北宫棣脸色一僵,抬起头来,却发现方静玄正低着头,彼此之间距离极近,呼吸相闻。一时间两人竟奇异地定住了。
北宫棣这才发现,方静玄长得很不错。早年十分,北宫棣曾经在拜见太子东宫时偶尔见过方静玄的父亲,方克俭一面。那真是一个风流绝代的美男子。小小年纪的北宫棣被方克俭的惊世容颜震了一下,如今才发现,方静玄的眉目虽然更为古正,却也是俊秀异常。只是常年板着脸,让人忽略罢了。此刻被方静玄深邃的双目注视着,他既觉得十分不自在,又不肯先挪开示弱,当下僵持了下来。
方静玄慢慢低下头,北宫棣上身未动,手却紧紧抓住了床单。
然而,他却看见方静玄只是轻轻抬手,拂去了一丝落在他肩头的丝发,便退去了。北宫棣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眼中深处却有些懊恼与一丝复杂闪过。他不自在地抿了抿唇,道:“先生若是有意,不妨听一下孤的一些决定。”
“殿下请讲。”方静玄一贯敛眉,垂下眼。
“孤打算让文熙旧臣,连同成王、惠王,一同戍守西海。”北宫棣慢慢道。
这正是他思忱良久,计算得失,方才做下的决定。成王惠王,乃是文熙帝的两个弟弟,一个十三、一个十五。而那些原先被他屠戮一空的文熙旧臣们,也不能杀了了事,毕竟北宫棣心中还是颇为欣赏那些人的铮铮铁骨的。
然而北宫棣更不可能把他们留在中土,给自己增添麻烦。何况若真留下了他们,别说自家旧臣,就是那些投奔而来的新文人们也会激烈反对,弄成分崩离析的朝局。
杀了舍不得,留又不能留,便只能流放。不过戍守西海,与其说是戴罪立功,不如说是自生自灭,毕竟那里岛国众多,蛮人无数,不是教化之地。更何况,北宫棣盘算着征服世界,自然还有后着。
然而方静玄闻言却浑身一颤,激动异常道:“此言当真?在下……叩谢殿下。”
北宫棣一愣,脸色随即精彩了起来。想必方静玄是以为,自己会放他一同去西海。他冷笑一声,道:“孝甫,至于你,还是留下罢!”
方静玄脸色一变:“殿下!”
北宫棣神色冷漠,道:“北宫黎冰的幼子尚两岁,出海的话,未免显得孤不仁!不如和先生一同留在国内,而北宫焰也尚需人教导。”
闻言方静玄惨然坐地,直视着北宫棣,北宫棣却故意看着他处,脸上挂着一丝讥笑。方静玄沉默不语,殿中的气氛一时有些僵持。就在此时,门口传来布宁的声音:“殿下,刘大人求见。”
“进来罢。”北宫棣淡淡道。方静玄低着头,怔怔着告退离开了大殿。待跨出了宫门,他忽得想起来,北宫棣不知是有意无意,竟然忘了收回那块留在身边的玉牌。他不由得掏出羊脂玉,一个“燕”字古篆刻于其上,明暗的灯火下分外触目惊心。
西海是什么样的地方呢?《天地志》记载:“西漠抵海,外流岛繁及不可胜数,地荒甚罕雨。”换话句话说,那就是一个极其蛮荒之处,是中土之人眼中的“不毛之地”。然而西海上岛屿众多,虽然因为大漠阻隔的关系,和中土的交流大为不便,但是其上的土著之人却也占地为王,各有根结。
如今大晋内部通用的地图上,只有寥寥关于西海的描绘,甚至在后世待过的北宫棣的眼中看来,是极为不准确的。北宫棣却深深知道,那一块如今中土诸人不甚在意,也无可奈何的海洋,是怎样广阔,又是代表着怎样无可限量的未来。矿藏,运输,军事……这些将会成为极为关键的国家优势,北宫棣自然怎么也不肯放着宝山而置之不理了。
第四章 发配成仁德
“吱呀”一声,随着门的打开,一丝光影透了进来,这是一处不知名的暗室,地上铺着厚厚的杂草。坐在上面的一人闻声抬起头来,只见他虽然发髻散乱狼狈,神色间却一片冷漠与桀骜。两个身着鱼服,身侧佩刀之人拿出钥匙,打开了他脚边的镣铐,将他扶起,正待押出。那人却冷笑一声,挣开了他们的双手,道:“不必押着,我李桓宗自可行走。”
出了院子来到一处侧厅,一阵沉默的梳洗更衣后,李桓宗与身后紧紧随从看押着他的二人上了一辆小马车。一路上,他闭着双目,一副对周遭毫不理睬、漠不关心的样子。待得马车停下,他方才睁眼,下车后,抬头只见一块额匾高悬,三个大字龙飞凤舞,引人注目。此处正是京师赫赫有名的“白景堂”。
白景堂乃是京师数一数二的酒楼,王侯将相宴请会客之时,选择此地的大有人在。而白景堂有这般欣荣之色,皆因这经营之人和当朝皇室北宫家渊源匪浅,乃至晋太‖祖北宫鎏亲笔书下的额匾,悬挂在这正门之前。
就在这个夏日的午后,白景堂的杨秋阁中忽然来了一群不同寻常的客人。客人不多,不过区区二十三位。他们或者脸色如冰沉默着,或者桀骜不已得散漫姿态,或者干脆斜眉怒视着坐在座位上首,一个兀自酌饮的人。然而,这些来客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北宫棣“清君侧”的檄文中列出的“奸臣”名单中的一员。
穿过长廊回院,李桓宗踏进了房中,微微一扫,只见大理寺卿焦亚元、兵部尚书兴正候杨忠、户部尚书常文许、翰林院编修容桑、驸马许由……李桓宗突然眯起眼睛,不由洪声冷笑道:“今天什么风竟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