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道炼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瑟虽然和一干大臣一样反对出兵,但是皇帝决心已定,也只有支援。李瑟见百姓困苦,便为这次出兵贡献了许多的钱财。

古香君几女开始虽然不愿意,但是李瑟带她们去看民间的疾苦,她们也就不反对了。

李瑟道:“虽然出兵是为了边疆的安宁,也是为了百姓。可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怜天下百姓啊!我们只有尽全力缓解他们的困苦了。”

王宝儿却道:“是啊!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我才不要当那些老百姓呢!”

薛瑶光道:“宝儿妹妹说的好像一点也不体凉百姓,可是你和花妹妹每天去采集药物,菩萨心肠啊!一个人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好多官员都说要体恤百姓,可是正是他们祸害百姓啊!”

众女点头称是。

再说朱棣率领大军至宣府东南的鸡鸣山时,阿鲁台闻悉朱棣亲征,趁夜从兴和逃跑,避而不战。诸将请求追击,朱棣命暂缓追击,恐怕有埋伏,于是徐徐进行,一路过去,不见有什么敌骑,如入无人之境。

到了五月中旬,朱棣到了西凉亭。西凉亭是元朝皇帝往来巡幸之地,如今已经野色萧条,渺无人烟。

朱棣感慨道:“元朝创筑此亭,是想给子孙万代永远留着的,哪里想到会有今日呢?古人说天命无常,也不尽然。有德的皇帝,方才保守得住的,否则万里江山,也会化作过眼烟云,何况区区一亭呢?”

随行的将士也都感叹。”

大兵来到阿噜台的巢穴沙胡原,攻了进去,拿住阿噜台的部属一一审问,才知道阿噜台听说大军到来,惶恐已极,阿噜台穷途末路,已尽弃家属,及驼马牛羊辐重,向北远逃跑了。

朱棣道:“兽穷必走,也是常情,但恐他有诈谋,不可不防。”

因此不再追击,命都督朱荣、吴成等,尽收阿噜台所弃牛羊驼马,焚毁辐重,凯旋而归。

回到京师之后,群臣祝贺,可是却传来兵部尚书金忠病逝的消息,朱棣悲痛不已。李瑟从宫中出来,回到家中,也是闷闷不乐。

王宝儿和金忠关系最为深厚,也是伤心不已。众女见二人不开心,都来安慰。众女散后,楚流光也前来探视。

李瑟叹道:“金大人能看透别人一生命运,能断人生死,法术如此高强,可是仍逃不过命运之手,人的一生真是难以把握。”

楚流光道:“他说他泄漏天机,活这么大的岁数已经很难得了。而且皇上对他那么器重,让他能够实现理想和愿望,他一切都很知足了。人生到了这样,还有什么可以埋怨和感伤的呢?所以你不用为他感伤。”

李瑟道:“是啊!经历了许多的生死离别,我发觉想法总在变化,对生活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和成熟。我不是为他伤心,而是我想起了某人,所以感伤罢了!”

楚流光知道他在想谁,也不说破,微笑以对。

到了永乐二十一年七月,鞑靼首领阿鲁台以为朱棣年纪已大,对漠北也放松了警惕,不会出征,便率众袭扰明朝边境。朱棣听到阿鲁台又来侵犯,决定再次亲征。

群臣不敢反对。八月初,朱棣举行宴会宴请从征五军将领,随后举行阅兵式,然后命皇太子监国,车驾择日从京师出发。

大军走了一个多月,来到沙城。阿噜台的属下知院阿失帖木儿、古纳台等人,见明军势大,不敢反抗,便率家人来降。

朱棣详细询问阿噜台的情形。

阿失帖木儿禀道:“今夏阿噜台为瓦刺所败,部属溃散,势力衰微,本想偷袭边境,落得一些实惠,可是没想到大军来临。他见大军来了,便疾走远避,不敢向南,一定是向北去了。”

朱棣听了甚喜,赐他酒食,授他千户之职。大军仍然前进,到了上庄堡,先锋陈憋来报,说是勒袒王子也先土于,也率家眷投诚。

朱棣大喜,对侍臣道:“他们远道来归顺,应格外嘉奖,以后也好方便控制。”

随即令陈憋引见,当面奖谕,特封他为忠勇王,赐名金忠。

原来朱棣是想起已经去世的兵部尚书金忠,欲令他后继,所以不嫌复名,并封他的外甥把罕台为都督,部属察卜等为都指挥,赐头冠上带织金袭衣。朱棣大获全胜,这才班师回朝。

朱棣几次征讨漠北,安定了明朝。这几年当中,李瑟虽然势力大增,但是张玄机率领魔教势力更是增长惊人。两派明争暗斗,互相牵制,都等待时机,好一举消灭对方。

李瑟支援的太子因为是正统嫡传,所以先天掌握了很多的优势,在朝廷上势力远比汉王大,但是李瑟最担心的便是张玄机调集所有高手,全力在皇城一搏,那时鹿死谁手,颇难预料。

转眼一年过去,永乐二十二年,忠勇王金忠禀告朱棣,说有了阿噜台踪迹,请朱棣发兵,愿为前锋誓死效力。

袁琪和楚流光听闻此事,急忙找李瑟商议,二人都道:“我看皇上不久就要归天了,此时若要再出征,恐怕朝廷到时会大乱。”

李瑟道:“不错,那时张玄机利用汉王发动政变,就会有一场大厮杀啊!而且太子皇位未定,到时鹿死谁手,很难预料,我们一定要全力阻止皇上出征。”

李瑟找到杨荣、杨士奇等大臣,悄悄把袁琪和楚流光的推算告诉二人,二人叹道:“我们也有预料,皇上年岁已大,以为早晚这几年的事了,看来比我们预料的还要早。皇上戎马一生,真是可叹!”

李瑟道:“现在可不是叹息的时侯,我们怎么做才能避免后患呢?”

杨士奇道:“我了解皇上,他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擒杀阿噜台,现在有了消息,会不顾一切地出征的,所以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李瑟道:“难道就不能阻止了?”

杨荣道:“尽力试吧!我看很悲观。”

当下几人上朝,请皇上不要再御驾亲征了。

朱棣见手下几个重臣说的肯切,也有些犹豫,可是汉王听到消息,亲自前来请战,请朱棣挂帅,他愿意为先锋等等。

朱棣心思活动了,等到汉王道:“父皇您一生几次三番没有杀死阿噜台,他屡犯天威,岂能饶了他呢?”

朱棣被激怒了,道:“好,我要再亲自征讨。”

李瑟等人虽知道汉王也早晓得朱棣快要驾崩了,因此他想让朱棣死在外面,他跟随之后,可以假借皇上的名义率兵杀回京师。李瑟等人急忙劝阻,可是朱棣不听劝告,几人见没有办法阻止,只好退而求其次,道:“汉王乃国家栋梁,如果离开京师,太子没人辅佐可怎么办?”

朱棣见他们不反对出兵,也乐得给他们一个面子,便答应了此事。

于是朱棣率军大举北征。朱棣不听劝告,率兵一出京师,张玄机便请冷如雪带话,说道眼看皇上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当今天下只有他们二人可以互相制衡,如果能够联合起来,天下唾手可得,那时假立汉王为天下,请李瑟在背后掌控,天下一定能治理的好。又说他们摩尼教是入世救人的教派,一定可以普度众生,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李瑟听完冷如雪的转述,思考起来。他这几年在朝廷做官,知道了百姓的疾苦,一直也想拯救天下百姓,因此这时对张玄机的想法思考起来。

李瑟想了半日,心里有了些想法之后,便去找角先生请教。

李瑟在一个四周无人的地方,和角先生商议,他把张玄机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道:“我这几年看遍天下之事,发现老百姓太苦了。他们辛苦一辈子,也只能吃饱而已,若是遇到疾病,就会等死,根本没有钱来治病。而所有的官员,都是锦衣玉食,浪费奢靡,真是让人寒心。汉王是个暴君,一定不能支援的啦!你说如果我和张玄机联合起来,让太子即位,我们在背后控制他,让他实行仁政,让全天下的人都信奉摩尼教,那样百姓就会过上好日子了,你说可好?”

角先生沉吟半晌,道:“以前我和你说过,宗教治国,只会更糟糕,无论这个宗教的信仰是什么,是好是坏,都没有区别。你可能不明白的我的意恩,让我来和你慢慢说。”

角先生徐徐道:“百姓不可没有信仰,无论他们信奉佛教也好,儒教也罢,都能让他们安分守己,活得有目标,活得才快乐。可是一旦用宗教治国,那这个国家就大大的糟糕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想让全国人都信奉佛教,对一切反对佛教的人全都杀了,结果民不聊生,最后几年就被推翻了。你说佛教不好吗?让人向善的,如果全国人都强制信奉,岂不是好?可是为什么不行,不能让百姓幸福呢?”

李瑟被问住了,角先生说的这些都超出了他的经验范围,当下一鞠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