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反弹的老家伙害死的,政治斗争方面,年轻人远远不是这些老狐狸的对手啊。
另外,随着老百姓逐渐接受了新钱法下的铸币,下一年里,楚剑锋要开始开钱庄了。开了钱庄以后,就可以逐渐发行纸币,用银票来取代铸币,实现货币超发。自从知道了庄园可以继承以后,楚剑锋放心不少,这样他可以保证自己继承人的安全,从而维持大楚国的稳定。只有确保继承人能够掌控局面,他才敢迈出货币发行的步子。否则,一旦货币滥发,就会引发整个社会的混乱。这是佟念薇当时犹豫了很久说出来的,她是那种关心民生疾苦的大学生,自然不希望自己成为老百姓民不聊生的罪魁祸首。
明年,楚剑锋还要再纳几个妃嫔,因为明年他就十四岁了,如果他不加快纳妃的速度,那将来还是要面临被人送妃嫔进来的问题。现在至少自己有那么一点势力了,要争取自己选自己的小老婆。想到这里,楚剑锋不禁笑起来了,不得不承认,男人嘛,还是下半身的动物,都希望自己的后代多多益善啊!
作者有话要说:
、筹备科举制
在新的一年开始不久,楚剑锋便宣布了一件大事:要求各地新推荐的人员,在今年的春天统一来楚京城参加春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各级官府工作。
此言一出,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起来。现有的制度,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基本上是地方官员推荐他们认为品学兼优的年轻人进入官府,而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行,实质就变成了有钱有势家族的世袭制和卖官鬻爵的制度,像陈汉涛、庄振辉那样没钱没权的人,只能拼命读书混进国子监,才有可能有条出路。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楚国实际上只给读书人留了国子监这么一条翻身的路,而在楚剑锋看来,这对社会层次的流动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当权者世袭官位,而不断又有许多人想加入到官员的行列,整个官僚体制就变成只进不出,最终结果就是造成了冗员。官僚体制唯一减员的机会,是政治斗争,当一派被搞倒搞臭了,整个家族就会被彻底清除出官僚队伍,甚至满门抄斩,这样才能让官僚队伍稍稍减员。可由于之前为了安排人员,创造了大量的岗位,此时一旦发生减员,那些空出来的岗位不会被裁撤掉,而是立刻会被政治斗争的得利者填满,这样实际上好不了多久,马上稍微少了一点人的官僚队伍立刻又开始膨胀起来。
而一个国家,官僚队伍过于膨胀,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官吏是不创造社会财富的,他们必须靠创造社会财富的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来养活,而方式就是国家的税收。正是因为大楚国的官僚队伍不断膨胀,造成了大楚国的国库大部分钱实际上是用来发放官员的薪俸,当然还有军队的军饷,说白了就是现在所说的“吃饭财政”。扣除掉给官员和军队的工资后,根本不能剩下多少用来兴修水利、赈济百姓等公共项目。
为此,楚剑锋专门去看了一些政府管理学的书,现在有一些理论,认为政府存在的重要目的就是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而现在,除了这些官员在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外,其他的公共服务几乎是零。保卫国家吧,大楚国整天被外国侵略,而且大楚国还刚刚发生了内战,楚剑锋真不明白这些军队养来有什么用。其他的,无论是抗洪还是赈灾,都是要老百姓另外出钱或者出力的,既然都要另外出钱,那何必交税来养这些官吏呢?
想到这里,楚剑锋摇摇头。现有的官僚队伍,想要动并不是这么容易,动一个难免有兔死狐悲的反弹,那就从进入官僚队伍的新鲜血液来把关吧!现在这么多官吏,由于都是靠权势进入官僚队伍的,根本不问才学,所以进入队伍后他们就成为不怎么做事的冗员;真正做事的,还是通过国子监上来的那批人,以及一些政治世家为了继续掌权而培养的接班人。这显然是不妙的。所以楚剑锋打算借鉴以前的科举制度,办一场公务员考试。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有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多个层次的,但现在的情况,一开始肯定不能搞这么多个层次,而且大楚国的国土范围比原来的中国要小很多,也没必要搞这么复杂。暂时来说,楚剑锋就决定先承袭以往的制度,仍旧让各地官员推荐,只是对这部分推荐的人选进行一场考试而已。至于其他事情,等考完这场春试以后再说。
根据楚剑锋的设计,成绩分为优、良、普、逊、差五等,其中逊为不合格,而差就是非常差了。楚剑锋放话出去,如果考试出来成绩被定为差的,说明举荐者和被举荐者都存在舞弊行为,而因为举荐是向皇帝推荐官员,所以举荐舞弊,就是欺君大罪,要诛九族。这个是早已经有的制度,只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试,因此惩罚也就没有落实。这回,有了考试,一下子便有了检验的方法,大家不得不担心自己的脑袋了,也正是因为这个规定是早就定下的,所以尽管各级官员不满,却也没有理由去反对这场考试。楚剑锋也很厚道地允许当年举荐者替换已经推荐的人,但前提是被举荐者也同意,而且只能替换、不能取消,一切名单替换必须在二月底之前完成。这下大楚国上下官员都忙了起来,一些不学无术的子弟巴不得不去考试,可由于不能取消,于是一些有些才学的寒门子弟就被纷纷拉来进行替换。
三月份,春试按照预定计划进行。这时候出于保密的原因,要去印制试卷也不太科学,因此考试方式为考官出试题,考生就在白纸上直接作答。考试也不像唐朝一样,分为很多科进行,而是所有人一次性参加考试,只是为了招揽一些专业人才,出了一些比较专业的题目。题目有四道,分别是论述如何开税源增加国库收入、以实例论述如何占量一座山上的土地面积、赈灾的应对,还有一道是案情分析,由考生任选一道回答,也可以四道题目都回答。实际上,四道题目分别考察财经、数学、行政管理和法律刑侦方面的内容,楚剑锋好根据回答情况分别录用。四道题目让许多人都傻眼了,尤其是那道数学题,绝大部分人是不碰的。幸好其他几道题,即便是不会也可以瞎蒙,洋洋洒洒写一些东西出来。这样,总算是没有人会需要交白卷。
作者有话要说:
、殿试(上)
春试结束后,就是评卷工作了。这个,对于身经百战的佟念薇来说,简直是太容易了。监考是由御史台、吏部和秘书监派人去负责的,而考完后,秘书监的代表庄振辉就命人将试卷全数装订起来。因为这个时候也和中国古代一样,是从右到左竖着写东西的,所以考试刚一开始,庄振辉就宣布了要求考生统一将名字单独写在最右侧一列,这一列不答题,并且除了这一列外不得出现名字,否则一律判为废卷。现在装订试卷,就是将试卷的最右边装订起来,然后由几位监考官现场查看,确认试卷总数没有错、每一份试卷的卷面都没有出现考生的姓名,之后几位监考官分别在封印上签字画押,试卷送交评卷组。
评卷工作,由国子监、刑部、太师、太傅、太保负责,另外数学一科由贺泓勋负责。几个人被关在睿思殿忙活了三天,总算是把评卷工作结束。而后,由秘书监陈汉涛根据算术平均的方法将分数统计出来,最后在楚剑锋、御史台、吏部和评卷老师的监督下统一为试卷拆封和统计。至此,第一次春试圆满结束。
统计的情况,没有一例打了差等的,有十个考生获得了优等,有四十二人获得良等,有二十七人获得逊等,其余都是普等。逊等的二十七人被视为不合格,明年再考;优等和良等共五十二人,本来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谁知道楚剑锋又下令,发榜三天后到太和宫延英殿,参加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
殿试,是楚剑锋亲自出题、亲自坐在监考席上,盯着那些优良等的年轻人答题。题目只有一道,是策论题,论述如何做好平时的防洪应对。题目不是很难,对于这些优良等的考生来说,稍稍思考便一个个都开始提笔答题。然而,答题时间只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一到所有考生便须立时停笔。之所以不给太长时间,是不希望答卷太多,否则老师阅卷工作量也很大。
殿试的阅卷,是立刻进行的,评卷者为政事堂首辅穆忠雄、太常寺卿尤建河和国子监监正张宝昌。本次阅卷采用的是上次楚剑锋在国子监考试穆宇威等人那次的形式,所有学子站在最后面,答卷不装订,而是由皇帝随手抽一份给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