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令仪把小孙子轻轻放回乳母怀中,问道:“想敏儿了?”

女儿才是她爹的心头肉,贾代善叹道:“可不是?敏儿也该来信了吧。”

父女俩简直就是心有灵犀:说敏儿,敏儿的信还真就到了:她有喜啦!

作者有话要说:枢密院副使可是宋代的那个,不是唐代让太监担任的官职呀。




、第35章


贾代善先是欣慰;真心替女儿高兴:给公婆守完孝,这就怀上了。

虽然荣国公选亲家首要条件便是自己压得住;又反不了天的人家,但他还是期望子女们都能夫妻和美:敏儿早早有了孩子在夫家立得更稳;也更让爹娘更省心不是?

只是怀胎十月再等小外孙至少满周岁……敏儿回京的日子岂不是又得往后推?

思及此处,贾代善又微微惆怅:自从不再统领禁军;不必担着皇家安危,他整个人也轻松了不少。想想这些年新添的白头发;可算熬出头了。而在交际往来上;全家也能稍微放宽一二;至少不必刻意躲着人家的奉承走了。

当了枢密院副使;各项孝敬无疑也更上一层楼了:贾代善自然不会特地去煞风景,若是他不收,他的下属便也不能再收,一回两回无妨,时间久了属下总会生怨。只要谨守操守,不该拿的绝不伸手,不该多嘴的绝不开口就是。如今的家业,不必省俭,也足够祖孙三代嚼用了。

于是贾代善笑眯眯地看着他媳妇史令仪翻看着礼单,不时提笔在上面圈出几样,最后开口吩咐珍珠:“这些都收拾妥当,打发人南下给敏儿送去!”

反正亲家都去了,再也没法儿多心。史令仪心疼女儿,怀孕生孩子连带坐月子养孩子,但凡稀罕点且用得上的东西她都命人包了两份,连着两个有经验的妈妈一起,一起打包送给女儿——派去送信和领头的管事还是贾代善曾经的亲兵,是个有名的周全人。

这阵容到了南边,贾敏一见心里便热乎上了,晚上还跟丈夫林海道:“父亲母亲真是太小心了。”

自家事自己知,林家数代单传,林海心里也不是不担心,没想到除了服这么快妻子便有了喜,且大夫也看过,说这胎颇为稳妥,他喜悦之余便想着凡事尽量顺着妻子,“你是岳父岳母掌上明珠,自小连说句重话都舍不得,你有喜他们都恨不得能亲自照看吧。”

林海看得挺准。

荣府中贾政王咨夫妻已经给父母添了个小孙女,也没能夺走贾代善对女儿贾敏的偏爱:孙女小小年纪偏偏跟她爹似的,性子沉稳却活泼不足,贾代善偶尔逗一逗也就罢了……

说起贾敏的善解人意又开朗明快,还真是无人可及,也就是贾攸还像他亲姐姐几分,因此颇得父母疼爱。

贾敏让丈夫奉承得扑哧一笑,心里却想着再写信传授弟弟几招,让他好好代自己在爹娘跟前尽孝。而他们夫妻两个好歹也得等她肚里的孩子满周岁,才能举家回京。反正丈夫林海也该精心准备春闱了:下届仓促了些,最好是下下回应考。看在爹爹和去了的公公面上,丈夫只要会试取中,圣上必会在殿试后赏个好名次,只是丈夫年纪太轻,总有一二不妥当之处,年少太得意没准就招了谁的眼,万一闹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对前程有碍……

贾敏这边有了谋算,便安心养胎,闲来和丈夫读读书,下下棋,甚至听丈夫专为她们“母子”抚琴,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而京城荣府,两个孙子满五岁了,将要正式读书,贾代善亲自给他们取了名。看着纸上父亲几乎力透纸背的字迹,贾赦和贾政一起应下:贾赦与水凝的次子叫贾琏,而贾政与王咨的长子名为贾珠。

隔壁宁府贾代化也给自家五岁的孙儿们定下了名字,贾敷的长子名珞——分明就是希望这个孩子能身体硬朗长命百岁;而贾敬的儿子则叫贾珍,倒是和荣府这边呼应上了。

当然,这便是隐晦的示好,希望宁荣两府能始终如一守望相助。

堂兄的好意贾代善自然从容接下,得空便和媳妇一起登门,商量些事关宗族的大事。

早先贾家在金陵并非什么大家族,但随着两位老国公发迹,也逐渐在当地有了名望。

如今随着贾代化贾代善兄弟身居高位,金陵的族人……听说“略”有些不像样了。京城里堂兄弟两个连带着一家子都夹着尾巴做人,老家族人倒先不管不顾地抖起了威风,渐有狐假虎威,欺男霸女,强取豪夺之相。

堂兄弟两个都觉得这兆头不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倒也是人之常情,可手段这么下作,可就是拖宁荣两府的后腿了。

贾代善为了历练儿子,也舍得把他丢进北疆大营,而贾代化为了自家前程,都肯暂时放任次子……这兄弟俩岂会轻易容忍族人的不当之举?

贾代化与贾代善兄弟达成一致:递名帖给当地刺史和县令,请他们一切秉公。并吩咐贾敷和贾政一起回金陵一趟,跟族老们说明是非轻重,顺便带些金银和人手,修整宗祠、老宅再多购置些祭田——这便是条稳妥的退路了,纵是贬谪乃至抄家夺爵,总不至于抄没祭田。话说回来,要是哪位子孙犯了灭族之罪……那就谁也救不得,预备什么后路也没用不是?

除此之外,再在当地寻几个名声不错的先生,建个家学,好歹让年轻一辈都读书知礼,还可选出出挑的族人好生资助提携,考出几个举人乃至进士,为官为将……人才辈出,自家才能算是真正兴盛。

兄弟两个在书房里商量宗族大计,而在宁府正院里,史令仪与嫂子史氏也正说着正经事:果不其然,史氏想让珞儿和珍儿一起到荣府跟着堂兄弟们一起读书。

话说荣府坐馆的先生各个出色,辞馆后又全都中了进士……这些先生可都是由史令仪的亲哥哥,做过直隶学政的史骞推荐而来,换做他们宁府,即使备下重金也未必请得来。也亏了这些年宁荣两府关系融洽,不然史氏还真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史令仪也应得痛快,史氏彻底放了心,还让跟前大丫头去把两个孙儿,珞儿和珍儿叫来向叔祖母请安并道谢。

贾珞眉清目秀,略显瘦弱,而贾珍看起来可就壮实也活泼多了。

忆起前世珍哥儿的所作所为,史令仪不免暗暗叹息,旋即又想到自家与前世都堪称判若“两家”了,她怎么还好用老眼光看人:有祖父祖母和亲哥哥教导规劝,总不至于再似前世那般胡作非为。

不过前世时太子因狂妄悖乱而遭废黜,真命天子如今才刚刚出生,生母亦是圣上宠妃,而且……圣宠不衰。自家老爷为官一贯是忠于圣上,却也难免偏向太子一些。她如何暗示她丈夫,太子不能继位?而且此生变数太多,谁敢说帝位……史令仪也难得犹豫不决起来。

与堂兄贾代化相谈甚欢,贾代善心情不坏,却也没错过媳妇的心事重重。待他二人回到荣禧堂,亲口问起之时,史令仪默然良久,才强笑道:“总觉得恭王和张家这些年虽然安生……没准儿还是会牵连到宁府敬哥儿。”

贾代善听了,也叹了一声,又轻声道:“圣上这便要动一动张家了。”好歹圣上也得让得罪过他的这家人挪出些位子,安排给一直跟着自己的臣子吧。

史令仪知道丈夫一向有主意,且太子如今不过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距离那场波及几乎所有世家的夺嫡大战还有十多年呢……只要自家行得正,身为圣上的人不要轻易“下场乱搀和”,保全自家总没问题……吧。

实际上,贾代善这位枢密院副使平素可有大把的机会面君,揣测圣心当然也有几分把握。

张家作为宠妃母族威风了好些年,不仅没少捞取钱财,更没少安插下自家族人以及姻亲盟友,当然三省六部这样处在圣上眼皮底下要紧之地,他们倒没敢如何,但地方州府的别驾、司马、县令这样并不太惹眼的官职,正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目标。

而圣上有心之时稍微细究一二,便见到了这家人势力之广……于是借着吏部考功之际,调任贬黜了若干张家亲朋,几年下来,只给他家京城上留了个户部侍郎,而各处州府也剩了几个县令以及小吏而已。

相较张家的日渐衰落,恭王却春风得意,受命掌管工部——他如今可是圣上几个异母弟之中少有的实权王爷了。另外,忠顺王府在收敛多年之后,终于也得了实缺:除了北疆上将军仍旧是他们王府的门人,京营节度使还是他家姻亲,忠顺王本人年纪不小了,在家安享晚年,而世子如今则在兵部历练。

圣上的心意本就不难猜测:宗室诸王因其势力而跋扈不驯,可也有几位王爷早早表示,他们一切都听圣上的……不过表态是一回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