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索性做了和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9年)弘一法师常用之印章   
  致蔡元培、经亨颐、马叙伦等   
  (整顿僧众)旧师孑民、旧友子渊、彝初、少卿、钟华诸居士同鉴:昨有友人来,谓仁等已至杭州建设一切,至为欢慰。又闻孑师等在青年会演说,对于出家僧众,有未能满意之处。鄙意以为现代出家僧众,诚属良莠不齐。但仁等于出家人中之情形,恐有隔膜。将来整顿之时,或未能一一允当。鄙意拟请仁等另请僧众二人为委员,专任整顿僧众之事。凡一切规划,皆与仁等商酌而行,似较妥善。此委员二人,据鄙意,愿推荐太虚法师及弘伞法师任之。此二人,皆英年有为,胆识过人。前年曾往日本考察一切,富于新思想,久有改革僧制之弘愿。故任彼二人为委员,最为适当也。至将来如何办法,统乞仁等与彼协商。对于服务社会之一派,应如何尽力提倡(此是新派);对于山林办道之一派,应如何尽力保护(此是旧派,但此派必不可废);对于既不能服务社会,又不能办道山林之一流僧众,应如何处置,对于应赴一派(即专作经忏者),应如何严加取缔;对于子孙之寺院(即出家剃发之处),应如何处置;对于受戒之时,应如何严加限制……如是等种种问题,皆乞仁者仔细斟酌,妥为办理。俾佛门兴盛,佛法昌明,则幸甚矣。此事先由浙江一省办起,然后遍及全国。弘伞法师现住里西湖新新旅馆隔壁招贤寺内。太虚法师现住上海(其住址问弘伞法师便知)。谨陈拙见,诸乞垂察,不具。 
  弘一三月十七日昨闻友人述及仁者五人现任委员。此外尚有数人,或系旧友,亦未可知。并乞代为致候。 
  (1927年3月17日)原第227页图放190页后弘一法师书赠老友杨白民《法常首座辞世词》   
  致林奉若(食物之事)   
  奉若居士澄览: 
  关于食物之事,略陈拙见如下,乞为转陈执务者,为感! 
  依律,食物亦名曰药,以其能调和四大,令获康健,俾能精进办道。但贪嗜甘美之物,律所深呵。常食昂价之品,尤为失福。故以价廉而适于卫生之物最为合宜也。 
  豆类,含有蛋白质,为最重要之滋养品。但亦不能多食,多食则不消化(与常人食补药者同,须以少量而每日食之,但不可一次多量,若过量者,反致增疾)。 
  蔬菜之类,且就本寺现有者言之。 
  菠菜,为菜中之王,含有铁质及四种维他命,为滋补最良之品。 
  白萝卜(俗称菜头)亦甚能滋补。红萝卜亦然。 
  白菜,亦甚佳(或白色或绿色皆佳)。 
  若芥菜、雪里红,则性稍燥,不可常食。 
  花生,含有油质,食之有益(但不可多食)。 
  且以拙见言之,菜食一盂之中,约以蔬菜占五分之四,豆类及花生等占五分之一,乃为适宜也。 
  近来本寺送与朽人之菜食,其中豆类太多,蔬菜太少,未能调和,故陈拙见,以备采择。 
  再者,前朽人云,不愿食菜心及冬笋者,因其价昂而不食,非因齿力不足也。菜心与白菜相似,而价昂数倍。冬笋价极昂,西医谓其未含有何种之滋养质也。 
  又香菇亦不宜为常食品,明莲池大师曾力诫之。 
  煮豆类、花生及蔬菜之汤,亦不可弃,其中含有多份之滋养料。倘弃其汤,而唯食其质,犹如服中国药者,弃其药汤而唯食其药渣也。 
  朽人齿力尚健,以刀切蔬菜时,不妨切大块,咀嚼甚易也。 
  以上种种拙见,乞为执务者讲解其义,令彼了知,至用感谢!谨陈,不宣。 
  十二月廿七日善梦启 
  (1939年)   
  致印心、宝善和尚(遥忆法座)   
  印心、宝善大和尚座下: 
  拜别慈颜,忽忽三月。音等来此习静念佛,谢绝人事,四大亦粗调适。今岁寒暑不时,比忽暴热。遥意法座,辄致书问讯,起居安隐。不具。 
  后学演音、演义稽首六月初八日 
  清月大和尚,乞为问安! 
  灵峰、圆湛大和尚,便中乞为问安! 
  (1921年)   
  致瑞今法师(小学学僧)   
  弘一提倡办小学之意,决非为养成法师之人材,例如天资聪颖,辩才无碍,文理精通,书法工秀等,如是等决非弘一所希望于小学学僧者(或谓小学办法,第一须求文理通顺,并注重读诵等。此仍是养成法师之意,与弘一之意不同)。 
  弘一提倡之本意,在令学者深信佛菩萨之灵感,深信善恶报应因果之理,深知如何出家及出家以后应做何事,以造成品行端方、知见纯正之学僧。至于文理等在其次也。儒家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亦此意也。谨书拙见,以备采择。 
  七月十四日晨弘一 
  (1934年)   
  致仁开法师(退而修德)   
  仁开法师道鉴:前承过谈,惠施多品,感谢无尽!荷施十金,拟以请购日本古版佛书,而为永久纪念也。承示诸事,朽人已详细思审,至为惭惶。朽人初出家时,常读灵峰诸书,于“不可轻举妄动,贻羞法门”、“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此语出《孟子》,《宗论》引用)等语,服膺不忘。岂料此次到南闽后,遂尔失足,妄踞师位,自命知律,轻评时弊,专说人非。大言大惭,罔知自省。去冬大病,实为良药。但病后精力乍盛,又复妄想冒充善知识。卒以障缘重重,遂即中止。至古浪后,境缘愈困,烦恼愈增。因以种种方便,努力对治。幸承三宝慈力加被,终获安稳。但经此风霜磨炼,遂得天良发现,生大惭愧。追念往非,噬脐无及。决定先将“老法师”、“法师”、“大师”、“律师”等诸尊号,一概取销。以后誓不敢作冒牌交易。且退而修德,闭门思过。并拟将《南山三大部》重标点一次,誓以努力随分研习。倘天假之年,成就此愿。数载之后,或以一得之愚,卑陬下座,与仁等共相商榷也。前承仁等所示诸事,今非其时,愿俟异日。诸希谅察为幸!谨陈,不宣。 
  演音此书本拟请传贯师赍奉。适今日有便人,其带奉。朽人当来居处,无有定所。犹如落叶,一任业风飘泊可耳。 
  (1936年)弘一法师绝笔   
  致律华法师(时赐教诲)   
  (一)律华法师澄览:朽人与仁者多生有缘,故能长久同住,彼此均获利益。朽人对仁者之善根道念,十分钦佩。朽人抚心自问,实万分不及其一。故朽人与仁者长久同住,能自获甚大之利益也。妙莲法师行持精勤,悲愿深切,为当代僧众中所罕见者,且如朽人心中敬彼如奉师长。但朽人在世之时,畏他人嫉妒疑议,不敢明言。今朽人已西归矣。心中尚有悬念者,以仁者年龄太幼,若非亲近老成有德之善知识,恐致退惰。故敢竭其愚诚,殷勤请于仁者。乞自今以后,与妙莲法师同住,且发尽形承侍之心,奉之如师,自称弟子;并乞彼时赐教诲,虽受恶辣之钳锤,亦应如饮甘露,万勿舍弃。至嘱!至嘱! 
  演音弘一敬白(二)妙斋法师鉴:先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生台前。念云: 以此供水及米粒,施与一切神鬼等众。惟愿是诸神鬼等众,早得人身,消除业障,往生极乐世界,速证无上菩提。并愿以此施食功德,普施有情,齐成佛道。又念“四生登于宝地”等四句,又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毕。仁者施食,可依此行也。 
  音启(1941年)原第233页图放235页下方李叔同手书横披原第132页图放大放于198页后李叔同致徐耀廷书信     
  起诗弄词   
  送别   
  此由李叔同作词,作于其在杭州浙江一师任教期间。由约翰·P·奥德威作曲。 
  李叔同作词并配曲的《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月夜   
  '1'原第148页图放202页1903年李叔同所作 
  七律诗《前尘》 
  月夜此由李叔同作词、选曲。 
  纤云四卷银河净, 
  梧叶萧疏摇月影。 
  剪径凉风阵阵紧, 
  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 
  呀!是何处,敲彻玉磬? 
  一声声清越度幽岭。 
  呀!是何处,声相酬应? 
  是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