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    
  (﹏)。。 (﹏)  
╰╯

第1节:你的打工心态有多重(1)
第一章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
1。你的打工心态有多重
“打工”这个词来源于我国港台地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港台企业、外资企业一起进入我国内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打破了铁饭碗,以及行业限制、地域限制以后出现的现象。
“打工”是个中性名词,就是就业、上班、工作、劳动的意思。在20世纪末,凡是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机构就职的叫“工作”,在外资、民营、私营企业就职的就叫“打工”。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打工”这个词成为风行神州大地的词汇,衍生出“打工者”、“打工仔”、“打工妹”等名称。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打工已成为一种现象。“打工”指的是除自己做老板以外的劳动者。国企职员和公务员都是“打工者”的一员,“打工”已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工作形态。
在打工者中,普遍存在一种心态,即俗称的“打工心态”,一部分打工者会这样想:反正不是自己的资产,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拉倒;能少做则少做,能不做最好,有一点“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意味。工作中,“各人自扫门前雪”、“油瓶子倒了都不扶一下”,甚至幸灾乐祸;企业出现困难时,要么袖手旁观,要么出工不出力,要么“脚底板抹油”,恶劣的还要落井下石。
在企业、机关组织里,打工心态主要有以下10大突出表现:
(1)看着脚尖走路,没有长远眼光,着眼点也就是当前两三年,往往第一考虑的是自己职业的安全感,是如何保住现有的饭碗。很少有打工者能进行换位思考,站到企业或老板的角度去看问题和考虑问题。
(2)漫不经心,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对一件工作完成的定义不是把某件事彻底解决,今天能搞定的一定不拖到明天。而是习惯性地把工作按照天数来分解,每天只完成部分工作,下班时间一到,就习惯性地想回家,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在公司里多待一分钟都不情愿。
(3)一些打工心态很重的打工者不出力、懒付出,心里总想着:做事差不多就行了,搞那么辛苦做什么?他们接到一个指派工作任务后,进行处理或是分解后转交给其他同事,然后在他看来,这事就差不多算完了,反正他负责的这块已经做完了,至于转交出去的工作是否被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那就不是他要操心的范围了。长此
第2节:你的打工心态有多重(2)
(4)缺乏责任意识,遇事推托、抱怨,喜欢寻找借口,竭力为自己辩护,认为自己永远都是对的。在一个企业或组织里,最常见到的就是在出现事故后,领导或老板要追查责任人,大家异常统一、步调一致地互相推卸责任,极少有人会站出来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打工久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回避,然后就是设法推给别人。这样一来,打工者也就愈加不可能从失败和失利中学习、吸取教训。殊不知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从一个个自己承担失败,并从中总结分析了问题原因所在、积累经验而来的。
(5)单枪匹马,个人英雄主义。很多的打工者脑海中都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总希望在一些事情上显露一下,在领导或老板面前表功。为了不被其他同事抢了功劳,所以有时候就会冒一定的风险(当然是以公司的资源为成本的),一个人单枪匹马干点什么出来。当然,要是出了娄子,最后还得由公司承担,很少有打工者会从降低成本及风险或是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去主动联合其他同事,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他们既不愿帮助别人,又不愿意别人帮助自己。
(6)大手大脚,花公司的钱不心疼。他们没有成本意识,不会将公司的每一分钱的支出都算作是成本,更不会去想省下来的钱就是利润,没有精打细算的习惯。相反,他们大方得很,反正公司的资产是老板的,只要自己工作方便顺手,浪费点又算什么,以至于许多打工者在自己做老板的时候,还改变不了在打工时养成的大手大脚的毛病。
(7)一些打工者对结果不负责,认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想得到好的回报,又不舍得多付出,总觉得吃亏的是自己,总有一种受压迫感。
(8)遇事不是想办法,而是习惯性地问领导或老板怎么办。在他们眼里,不是办法总比问题多,而是问题总比办法多。一些人长期打工生涯下来,已经习惯了用单一思维去考虑问题,A事就用A类解决办法,B事就用B类解决办法,很少去用超越性的思维从多角度、多方向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9)没有自动自发的主动进取精神。具体表现为领导或老板安排什么就干什么,绝不多做一点。同时,做起工作来磨洋工,甚至敷衍了事,缺乏进取的精神与激情。

第3节:你的打工心态有多重(3)
(10)缺乏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意识,不敢突破自我,不敢挑战极限与大胆创新。
以上这10条打工心态,不是打工心态的全部,仅是打工心态的一些典型表现。在本书下面的章节里,会着重分析这些打工心态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企业和打工者会造成什么影响与危害,如何从根本上克服打工心态,自觉地成就老板心态,树立主人翁精神。
不论高级打工者即所谓“白领”,还是一般打工者,即所谓“蓝领”、“灰领”,不论职位多高,地位多显,打工心态重的人,就算有才能,也只能是“只可用不可重用”,因而永远在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这种心态的结果就是永远都在埋怨中努力找工作,即使在某一天他做了独立的老板,他也永远只是个打工仔,因为他从来不知道还有一种能让自己职业生涯成功的心态存在,那就是这本书所提倡的老板心态或主人翁精神。

第4节:打工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1)
2。打工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有一些人谈到自己的职业状态时,很多会说出“打工”二字。最重要的不是他们说自己是在“打工”,而是他们通过这个词流露出的心态。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当人们在说自己是“打工”的时候,流露出的不是平和的心态,也没有自信,更没有自豪感。当他们说自己是在“打工”,是一个“打工者”的时候,语气、表情、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消沉,甚至是一种感觉受剥削的意味!
“打工呀,有什么办法呢?”,“什么工作呀,只不过是打一份工!”,“我们只是打工的,有什么未来呀?”,“我们这些打工的人,还不是走一步看一步!”,“混呗,打工的都这样。”,“我们都是给人打工的,别这么较真”等。这些语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能听见。每个地方的说法也许有所不同,但是流露出来的心态却基本相同。
当今,面对大量的人员流失,许多企业都开始强调忠诚度,纷纷抱怨员工不以厂为家。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说到打工心态形成的原因,一些企业和老板往往把一切责任都推到打工者的身上。事实上,打工者何曾不想以厂为家?何曾不想做一回企业真正的“主人翁”?其实这当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出在企业自身、出在企业的老板身上。
在一些企业和老板的潜意识里,企业与打工仔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一个要尽可能地多“剥削”,一个要尽可能地多“获取”。很多老板都有一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思想。抱有这种思想的老板大多是精明的,在他们的脑海中可能想得最多的就是“成本”与“利润”两个词。在用人上也同样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这个人在公司是成本,而没有产生利润或者产生的利润很少,那就得考虑是否还要留他在公司这一很实际的问题了。在这个流行下岗的年代,要招一名工人是挺容易的事,招聘启事一贴就会有人来排队。“只要有钱什么人找不到!”很多管理者都有这种意识。
一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是从老板的立场考虑问题,尽可能地维护公司利益,淡化个人利益,一旦提到个人利益,就会以大堆的理由予以压制。
现在不管大小企业,都喜欢在墙上,尤其是醒目的地方挂上或刷上“以人为本”之类的标语作为企业宗旨。然而,“以人为本”成了一些老板和管理者作秀的口号。别的不说,单说工作时间,国家《劳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