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茶人三部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政治就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茶,也不仅仅是可以换来枪弹的植物吗?难道茶也不可以是权力,不可以是能够买到权力的金钱?嘉平每次参加一些文人的雅集,听到他们一边小口小口地品着茶,一边评论着《红楼梦》里的宝玉啊妙玉啊的一杯为饮二杯为品三杯为什么牛饮时,他就心里不以为然。在他眼里,茶主要不是这样小儿女情调的。茶的主流是严酷的,严肃的,是重大的,在这些小绿叶子后面,有光明磊落的真理,也有龌龊卑鄙的阴谋。他感到,因为那些喜欢风花雪月的文人,中国茶叶的分量被一代代人理解轻了。
他曾经把这个道理不止一次地讲给那些他所发自肺腑去尊重的茶人先辈们。他们认真地听着,由衷地共鸣着,有时还和嘉平一道拍案怒起。但是再往下就不行了——沧浪之水清时他们高兴地灌着他们的缨,沧浪之水一旦浊时,他们却谁也不肯谬他们的足了。
嘉平正是在这种局面里越陷越深的。他原本只是想帮助吴先生一把,等一切都上了轨道,他就抽身回到他自己的本行去。结果他却发现一切都不是那么顺利地就可以上了轨道的,而他,也就越来越不得不代表那些君子们,去为茶的事业大声疾呼。
嘉平已经看出来了,由中央信托局支持的中国茶叶公司,已经一步步地控制了战时的茶叶购销业务。从名义上看,中国茶叶公司是归属于贸易委员会领导的,其实,连香港贸易公司的茶叶易货和外销业务,也被划归到中国茶叶公司的业务经营中去了。在重庆的中央贸易委员会,吴觉农先生作为茶叶处长,还能说上几句话。而吴觉农先生兼职的中国茶叶公司协理、总技师及技术处长,都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了。
正面斗争的使命,就留给了斗争性最强的杭嘉平。具有着儒家风范的大茶人吴觉农先生,却带着他中国茶叶总公司技术处的大批同仁弟子们,干里迢迢,又回到两浙故乡——征州万川,筹建了中国茶叶研究所的前身——东南茶叶改良总场。主要的人员有后来都几乎成为茶界中流批柱的人们,他们包括朱刚夫、庄晚芳、钱梁、庄任、许裕析、陈观沧、方君强、余小宋和林熙修等人。在浙西的这个美丽的小山庄里,在橘林与河流间,吴先生和亲自送他前来的嘉平谈了许久:律己要严,责人要宽。自奉唯俭,对人不能太薄……
嘉平在听着吴先生这样教导的时候,不断地想起上一次的故乡之行。在他几乎成功地说服大哥跟他一起走的时候,晴空霹雳一般的消息突然传来,赵先生触碑自尽了。他甚至连去为他料理后事的时间也没有,楚卿紧急通知他,小掘已经知道了他们的真实身份,正派人来搜捕他们。情急中大哥对他说:“你快走!现在还来得及。”
一边说着一边就把他往后门拉。这样的时候嘉平倒竟然想起当年出走的情景,他拽住了门拉手不知道该说什么,刚刚说了半句——赵先生的后事——就被叶子一边往外推一边说:“家里的事情交给我们,你只管放心快走,快走!”
叶子的手推揉着嘉平,嘉平猛然间心潮澎湃,一把抓住叶子的手说:“叶子你跟我走吧!”
在暗中他也能感觉出叶子的手突然僵住了,他还能感觉出她是怎么朝身边的嘉和看了看,然后放低声音说:“不是说了吗?大哥不走我也不走。”
刹那间天地都变得很静,嘉平的心也一下子因为绝望而清明,身上有一种一刀两断的彻底的痛楚和愧疚,痉挛一般经过全身。这样的时候他还竟然有时间说:“天目盏在我房间桌上。”
他本来想再说些别的,一张口却是一句俗话:“这东西能护佑人逢凶化吉!”
连这句话也没有能够说完整,就被来接的人推上了车。
脱险之后杭嘉平并没有和家中断绝关系,嘉和被监控了起来,不准出城,但他依然有办法一直在秘密地通过各种渠道替他们征收茶叶。嘉平可以想像得出这是冒着怎样的危险。他一直想着要赶快再把大哥接出来。他曾经带口信给大哥,让他只要有可能,就不要放弃到浙西去寻找吴先生的建议。他知道,为吴先生的茶业梦真正会去身体力行的,恰恰是像大哥嘉和这样的人。而他杭嘉平,也许生来就不是那种意义上的茶人吧。虽然,他深深地被这些中国的栋梁之材感动,但反过来也就愈发要为保卫这些书生们的良知而去冲锋陷阵。他要回到重庆去斗争,和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斗争,也和那些贪官污吏、只知道发国难财的混账王八蛋作斗争。他原本是一个喜酒的人,茶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温良恭俭让了。他有他的那一套生活逻辑,沧海横流,英雄本色,他可不怕陷入重围,腹背受敌。
杭汉,本来是要跟着吴觉农先生同去万川的,倒是吴觉农先生劝住了他,希望他能够不要错过复旦大学茶学专业。另外,中国茶叶研究所也正在积极的申报当中,一旦正式批准组建,像杭汉这样的年轻人将是重要的后备力量。目前嘛,杭汉还有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继续干着他的茶叶出口检验这一行,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锻炼过程嘛。
说到茶叶出口检验,它的第一部《标准》还是吴觉农先生于1931年入上海商品检验局之后,针对当时出口茶叶在品质、水分、着色和包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邹秉文和蔡无忌先生支持下亲自制订的。
过去茶叶出口检验,一般都是在装船外运之前才报请检验的,而在进行检验之时,往往因为茶叶不合标准,不得不临时停运,以致出口商损失很大,而外商也多有烦言。吴先生对此情况进行改良,茶叶在进行出口检验之前,都非要先在本地进行产地检验不可。
杭汉在重庆码头打工,做的已经是第二道检验了。前面产区有一道关,后面到宁波出口还有第三道关。他这第二道关,有人说得不好听,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罢了。说来惭愧,古巴蜀虽是全世界茶的发祥地,但自中唐以后,川茶已经逐渐衰落了。从中国有海关记录的1869年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6年,中国出口的182万担至268万担红绿茶,没有四川的一片茶叶。直到抗战期间,四川主要城市的饮用茶,反而还要到附近的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去运。有些商人,也就是借此机会,把这些茶、主要是云南茶,通过重庆的长江码头,一路水行,直到江尾的人海口去出口。杭汉要检验的,也就是这批茶叶。
战乱年代,干什么都有弹性。只是杭汉这个人实心眼,叫他干什么,他就百分之百地不折不扣地去干,也不考虑这么干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效果。对茶叶的包装和品质,杭汉是已经有这个眼力了。至于茶叶的水分,因为外销茶经过长途运输,日晒雨淋,最易霉变,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十分注意把关。好在这一关其实也用不着再让机汉来把,在茶叶产地,就由各省市的茶叶专家先检验把关去了。
那么,杭汉真正要注意的就是绿茶的着色问题了。
原来中国的茶商中,也是有那么几个歪聪明的,为了出口的茶叶看上去色泽好,在报请检验之前,就在那绿茶上着了色。这些有色物质,有的无毒,有的可就是有毒的了。为此,1932年,法国就颁布了禁止有色茶入口的法令。上海商品检验局也因此作了禁止有毒色料的茶叶出口。如今杭汉做的主要检验,也就是这件事了。亏了他的那份认真执著,这个关卡,也才就越来越不像是聋子的耳朵了。
那一天,大雾迷漫,码头上来了一船箱从滇川边界运来的滇红茶。按常规,杭汉准备开箱检验。那押船的倒是个机灵人,忙不迭地就递上一支烟说:“我这是新试制成功的滇红工夫茶,红茶,也不着色,小师傅你就放心吧。”
听说是滇红工夫茶,杭汉的眼睛就亮起来了。说起来,这茶的历史才不过两年,可名气已经大得像杭汉这样的年轻茶人也都如雷贯耳了。1938年,云南茶叶贸易公司刚刚成立,就派人分别到顺宁、佛海试制大叶种的工夫红茶。这种红茶,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香高味浓,首批产了五百担,通过吴觉农先生所负责的香港富华公司转销伦敦,竟然以每磅八百便士的价格一举成名。听说英国女王还把这种茶叶放在玻璃器物之中,专作了观赏。杭汉一向是只喝绿茶的,但是他也喝过父亲亲自送他的滇红茶,这滇红茶,又是吴觉农先生亲送的。吴先生平时从来不喝公家的茶,这一次破例,也是因为新茶试制成功,作为样茶要检验品级,难得有那么一小撮,就拿来送人。嘉平也不过得了小半信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