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郎咸平-操纵-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    
  (﹏)。。 (﹏)  
╰╯


郎咸平操纵
第一章 沽空移动套利
郎咸平
中国移动是我接触机构投资人操纵股价的第一个案例。这个案例的特点是机构投资人事先大幅沽空中国移动,而后在市场散布不利于中国移动的消息进行套利,并惊动了中国政府。从这个案例我警觉到了国外机构投资人操控股价是如何的严重,因此我继续分析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我发现操作手法类似,值得关注。
机构投资人唱衰中国移动
2000 年12 月第一个交易日,香港恒生指数大涨400 点。这个狂升确实有点反常,因为美国纳斯达克(NASDAQ)前一晚才刚跌了100 多点。香港恒指的变动与美国股市变动一直是息息相关的(2000 年年初以来的相关系数高达0。8)。这个反常的变动使得投资人感到极为困惑。当我们深究原因时,我们发现这是由于中国移动股价当天上升7%所造成的。为什么中国移动在恒指中起了那么大的作用呢?因为该公司2000 年10 月第二次发股时,其总流通股及总市值已占恒指的20%。事实上,中国移动最近股价变动得极为“壮观”而且“心惊”。该公司第二次发股情况尚属良好,股价最后以小升收场,而重拾投资人的信心。但当基金经理人及投资人雀跃不已之时,美国第一波士顿银行分析员在2000 年11 月8 日突然改变该行过去对中国移动的股价估计,由2000 年10 月份的每股价值76 元的乐观估计一下调低至每股49 元。当时市场上并没有什么负面消息出现,而且中国信息产业部也尚未对外宣称移动电话将从2001 年1 月改成单向收费。因此我们对于第一波士顿的做法深感不解。
当我们进一步探索隐藏于第一波士顿的背后原因之时,我们却发现了在11月8 日以前有着异乎寻常的沽空出现。在香港只有机构投资人可以沽空,因此很明显的是,机构投资人在11 月8 日以前已经有了一些内部消息,而一般投资人还无从得知该消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11 月1 日到11 月7 日之间沽空值狂升。
我们曾经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讯息,想了解到底哪几家机构投资人在大量沽空,但是我们的努力并没有成功。我们将沽空值除以总交易股数罗列。在11 月初时沽空值占总交易股数的比重竟然高达14%左右。在没有任何对中国移动不利消息情况的下这个沽空比例是极为惊人的。
在第一次调低预估后,第一波士顿在11 月21 日继续调低中国移动股价至39 元一股。但在11 月8 日到11 月21 日间,我们没有继续发现大额沽空现象。很清楚的事实已摆在眼前,各机构投资人已在11 月8 日以前完成沽空行动而静候佳音。21 日以后,惊慌的投资人开始抛售。由于受心理作用的影响,50 元关口终于不保,中国移动股价在22 日跌至两个月内的最低点:每股47。1 元。如果这还不算悲哀,那么后续的发展更悲哀。在21 日以后已有谣言传出中国信息产业部可能会实行手机单向收费政策。但这个政策的改变,高盛公司从来没有在中国移动第二次发股路演时提出。在整个事件中,真正对中国移动最大的打击则来自于24 日信息产业部钱进潮先生接受瑞银华宝(Uni0n Bank 0ffSwitzer land)的电话会议采访。钱先生证实了市场传言,信息产业部从2001年元月份开始采取手机单向收费政策。在他讲此话的同时,股价已开始大幅滑跌至42。10 元一股(7%的跌幅)。一周内又跌至39。6 元一股。与上月相比,股价跌幅为20%,而市值损失了170 亿美元。这个变动以及股价跌幅基本上与第一波士顿前两周的预估相吻合。当所有幻想破灭之际,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先生到访香港,并参加由美林、高盛等公司举办的有50 多家基金经理参加的电话会议采访。在会上,吴先生宣布手机单向收费政策不会在2001 年实行,最快也要到2002 年。吴先生在会上并未提及钱进潮的先前讲话,他也并没有否认钱进潮在信息产业部工作,但最后香港媒体报道,钱进潮只是来自于信息产业部的关连公司。但吴先生指出,他本人的说法才代表信息产业部的意见。吴先生将自己比喻为一个宴会的厨师。他肯定会端出一些精致的好菜给客人享用,但客人要有耐心,不要跑到厨房里去东看西看。他这些话疏解了众人的疑虑。虽然纳斯达克股价仍跌,但中国移动股价在12 月1 日上涨。
机构投资人操纵中国移动后记
事情并未如此简单完结,我们要提出几点看法:
第一,恒指一直是香港市场最重要的指标,而恒指期货、期权亦是最活跃的衍生金融工具。虽然我们没办法证明有任何公司操纵恒指以图利自己,但有心人可以很容易地操纵恒指。2000 年12 月以前,恒指33 个公司中的汇丰银行占有最大的比重。但是汇丰银行是大众持股银行,许多小投资人持有很小的股份,并没有一个或数个大股东。而其极大部分股份均为在外流通股份,而且市值极大。但中国移动却刚好相反。大部分股权仍在中国政府手上,而其余在外流通股份亦大部分由机构投资人所控制。简而言之,要想通过操纵汇丰银行股票而影响恒指是非常困难的,但若操控中国移动进而影响恒指则相对容易得多。如果能够通过操纵中国移动而得利,则有心人必定会如此做。如果由一般人炒作恒指衍生性金融工具肯定有赚有赔,但所谓“中国移动消息灵通人士”则可通过事先的策划与操纵来图利自己,进而损害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美誉。
第二,我们被机构投资人错误的误导,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政府是否应该实施手机单向收费的政策上。事实上根据分析员的意见,手机单向收费可以大幅增加使用量,应足以弥补单向收费的损失。我们为什么不注意这一点呢?香港市场上很多基金经理已经被错误讯息误导而持有中国移动。以美国蓝筹股公司财务总监为例,只要投资人觉得被误导,则财务总监即可能下台。而更不应当的是,瑞银华宝在伤口上继续洒盐,把这些讯息告诉自己的客户而非一般投资大众,使一般投资大众遭到损失。当然投资大众仍可用高价继续买入,但这更增加大众投资人的不满。
第三,舆论批评中国政府处理不当则更是可笑的错误。中国政府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是,太急切想满足投资人愿望并抚平其不满情绪,但是却沦于经验不足及手段太直接。谁先沽空中国移动股票?谁又事后调低中国移动估值?谁又举行电话会议?这一切的事实难道不能证明谁能从中渔翁得利吗?但当然不会是信息产业部,也不是中国移动,更不是中国政府。
最后我要严正地指出,操纵股价并不是一个新兴市场必然存在的现象。同样,这几家投资银行在别处却不敢胡作非为。如果香港证监会能像美国证监会一样,有法律授予的权力追查操纵价格的黑手,而投资银行也必须像在美国一样证明自己清白(在香港是假设清白,因此香港证监会很难将其定罪),那他们正会如同吴先生所说的,到厨房去尝试一下高热吧!
第二章沽空联通套利期指
在 2000 年时中国移动由于市值庞大占了恒生指数20%的市值,因此操纵(沽空)中国移动就能操纵恒生指数获利。当时做移动案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收集到相应的恒生指数期货的资料,相当可惜。由于中国移动被操纵的结果,市值大跌至恒指的12%左右,因此必须加入联通。联通加移动又几乎接近22%的恒指市值,因此同时操作联通和移动,就能操纵恒生指数而获利。本篇文章向读者叙述机构投资人如何同时操纵移动和联通进而操纵恒生指数期货来获利。本文的价值在于详细地披露了机构投资人的具体操控手法。
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联通)2001 年6 月1 日纳入香港恒指成份股,从那日起至同年12 月31 日,该股从13。5 港元跌至8。6 港元,跌幅达30。6%。其间,我们发现一些机构投资者看准电信行业的高风险性质,利用被夸大、误导或扭曲的信息和流言,抬高或压低内地两家电信公司股价,通过沽空、控制期指买卖期货获取暴利。
中国电信业两巨头:联通和移动
联通2000 年2 月在香港成立,其母公司中国联合通信(以下简称母公司),将其所属12 省市的移动电话(GSM)业务、无线寻呼业务、全国性长话业务及全国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注入联通。2000 年6 月,联通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共筹资56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