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校园到职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方人认为中国文化中缺少平等的概念,好像平等是西方的专利。可是实际上我们去看,西方人什么时候平等地对待过其他民族?他们现在国内的平等,是建立在能够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的基础上的。缺少了这个条件,他们国内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当年卓别林讽刺挖苦的东西,可能就会再次成为他们的现实。
在实际中,做到平等非常非常难。对上,我们会恐惧,或者自觉不自觉开始溜须拍马。我们心中不自觉地对那些级别高的人存在一种敬畏,很难和他们真正平等地交往;对下,也很难。弄不好就是仗势欺人。好一点的是,是居高临下的“关怀”垂询:小李呀,最近怎么样?身体挺好吧?――以一个大领导的身份去关心那些面对自己诚惶诚恐的下属。真诚也罢,虚伪也罢,还是不平等。当大人物这么关心你的时候,在感激之余你需要保持点冷静,说不准什么时候你冒犯了他,他就换了一副你不认识的面孔。
我们常常会在领导面前讲话时感到紧张,在比你年轻资历浅的人面前吹牛会收放有度,潇洒自如。这都是内心中不平等的意识造成的。我自己也有这个毛病。给小学弟学妹们做讲座,我轻松洒脱,嬉笑怒骂,可是见了大领导,有时我也紧张、冒汗,怕说错话。
平级之间就更难了。上头就一个空位子,你上去了,我就上不去。平级之间是天生的冤家。 这个时候还能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修养了。
我在悉尼大学留学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来自中国大陆出版的中文期刊中,曾经读到了一段非常有趣的话:“我们都说女人生性好嫉妒。女人之间的嫉妒其实伤害不大,是在琐碎中透露出的无奈。事实上,男人的嫉妒心更强。只不过男人把自己的嫉妒包装成上进心,然后在社会上理直气壮地去相互倾轧,把世界搞得硝烟四起,不得安宁。”这种倾轧,大都是发生在平级之间。
平等,既是人格上的平等,也是在大家公认的游戏规则面前的平等,它更是所有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的平等。
前不久我的大学同学卢鹤京发给我一篇散文,是英籍印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所作。他在这篇短文中讲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人。其中一个条件是:
修养――平等与平和(2)
“If you can talk with crowds and keep your virtue; Or walk with kings―nor lose the mon touch”
中文是这样翻译的:“如果你与村夫交谈而不离谦恭之态,和王侯散步而不露献媚之颜”,这里讲的正是人格上的平等心态。
如果靠权力去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还可以理喻的话,有些人因为有权有势,因为曾经成功,就变得蔑视客观规律,乃至践踏客观规律,便只能解释为愚蠢之极甚至是疯狂透顶了。如果用心观察,我们时常能看到拥有这种非凡“勇气”的人。
平等的心态,是非常难建立的。同时平等并不是一个应该被机械地使用,可以被滥用的概念。可有意思的是,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在不该使用平等这个概念的时候,偏偏强调平等。
我们当然能够理解绝对形式上的平等意味着事实上的不公平,所以大家都能接受分工的不同,待遇的差别。可是有些情况就不是那么容易辨别的了,特别是在我们脑袋里湿气比较重的时候。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先不细讲了。
真正对人做到了平等你对事就能做到平和。不会因得意而忘形,也不会因失意而变态。所以对人对事,“平”是最重要的。这不是一般理解的中庸,似乎非要中规中矩不偏不倚才显出自己的高明。西方人讲:冲动是魔鬼。诸葛亮教育儿子: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他们讲的都是要平静地面对纷扰的世事。心中不平,心智便昏聩,何以能够成事?
你看《士兵突击》中的成才。当他不再自以为是而脱胎换骨之后,他的动作都变得柔和顺畅了,表情也平和了很多,不再是那种充满了欲望和警觉的样子了。这个时候,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哪怕袁朗一再挖苦打击刁难,他都能比较平静地对待,认真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尽管袁朗告诉他已经没有了进老A的希望,他依然坚毅顽强地经受住了一场高强度多兵种合成演习的考验。在这次见到袁朗之前,他用一只普通步枪,平静地把高城带领的装备精良的师侦营的威风给灭了。高城赞许地说:“你现在可比在七连时手稳了。心稳了,手也就稳了。”
所以平等和平和是我们都应该有的态度和修养。当然这里讲的平和,绝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把自己修炼得冷漠无情,在他人遇险求救时,也不去伸手相助,而是心平气和,无动于衷地待在一旁看热闹;在需要冲锋陷阵时,却躲在一边冷静地说:结果不重要,一切应该顺其自然。
平和是一种客观地分析事物时应该有的心境,绝不是行动过程中四平八稳,不冷不热的态度。真正能做到平等和平和,本质上还是取决于你的心。
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读到了河北一个古石碑上写的四句话,讲的就是人的心态,人的内在修养: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就是说你的心要装得下天下才可以,包括那些你不喜欢的人与事。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别像当初的成才那样,总觉得自己挺有本事。你走过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也需要很多帮助,甚至那些你讨厌的人。他们也许以另外一种形式帮助了你。你都要心存感激。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看问题、看人的时候,你要把心放平了。这样才会公正、客观,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来面目,你也才能把握住自己。这也就是上面讲的平等和平和。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这个世界在不停地变化,你会有得有失,别太纠缠,别太计较,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你做人做事的原则,是你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修养与道德可能的背离(1)
关于人的秉性,最后想讲的就是外在的性格修养表现和内在的道德可能是背离的。
前面讲过人的德行、秉性和才干本质上是统一的。德行好的人,通常秉性也不会差。
但是在实际中,在一些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一个人可以有很好的外在修养,但是这个人内心可能相当龌龊。这就是成年人复杂的一面。这种人在社会上“练”出来了,练成了人格分裂。年轻的时候这种情况比较少,年纪大了,在社会上混长了,有些人的人格就分裂了。他们外表上非常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看上去是一个正人君子。但背后真正干什么,只有天知道。
所以我们走上社会之后,不能简单地从性格修养上来判断一个人的德性。对某些人来讲这可能完全是两回事。当然,这种人格分裂只是在通常情况下的表现。真的到了关键时刻,在重大关头,就会恼羞成怒、原形毕露了,他就没有能力继续演戏了。就像西游记中的白骨精那样,逍遥自在的时候,可以变成天仙般的美女,去迷惑世人,一旦被逼到生死关头,就丑陋无比。
这种外在修养与内在道德的背离,也会发生在社会整体层面。
老子讲,如果失去了“道”和“德”,被孔夫子一再强调的“礼”,就会有很大的副作用:“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由此看来,这种表里相悖的现象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了。德国和日本当年发动战争的时候,他们的国民行为举止文明高雅,可是在国家层面,却是道德尽失。所以前面提到过西方社会中人普遍比较遵纪守法,但这不能简单地等于这个文化的德性很好,这两个东西可以不完全一致。
关于秉性,就讲这么多。我也不是专家,只是业余客串,努力给大家一点点启发。
最后还想强调的是,把自己的潜意识挖掘出来,从而比较清楚地看明白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是否去努力,就要看自己的人生选择了。它取决于你希望自己在这一生能够走到哪一步,能够达到什么水平。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那么对不起,不吃苦肯定做不到。我最近看了钢琴家郎朗的自传。他练琴,从几岁开始,每天都练六七个小时,后来把琴键都弹坏了,有一次甚至把手指头都弹发炎了,不得不停了一个月。他后来成为了国际一流的钢琴家。他是有天赋的,生下来就有音乐天分。但是即使他有那样的天分,还是要下这么大工夫,当时被他爸逼得快疯掉了。
所以,你想出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