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三百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韵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
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
靠近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
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
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评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诗人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
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幕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作者: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注解】:
1、此道:指金光门。
2、昔归顺:指至德二载投奔翔时,长安西边的胡骑正甚繁乱。
3、胡:这里指安禄山部队。
4、近得:指拜左拾遗。
5、京邑:指华州,因系畿县,距京城长安不远。
6、移官句:这里固指贺兰进明之进谗,其实也多少含有对肃宗的牢骚。岂至尊:岂出皇帝之意。
7、千门:原指宫中的门户,这里借代宫殿。

【韵译】:
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
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
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
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
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评析】:
至德二载(757),作者自金光门出,由小路投奔凤翔肃宗,任左拾遗,十月随肃宗返长安。次年──乾元元年(758),被贬华州任司功参军,又出金光门,感慨万端。然而作者在诗中写道“移官岂至尊?”不敢归怨于君,而以“无才日衰老”自责。不忍去君,留恋故职,见得分明。

=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解】: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
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
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解】: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5、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6、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韵译】:
凉风习习来自天边的夜郎,
老朋友啊你心情可还舒畅。
鸿雁何时能捎来你的音信?
江湖水深总有不平的风浪!
有文才的人往往薄命遭忌,
鬼怪正喜人经过可作食粮。
你与屈原有共冤共语之处,
请别忘了投诗祭奠汨罗江!

【评析】: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  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
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作者: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解】:
1、几时两句:这是倒装,意谓想起昨夜在月光下举杯送别的深情,不知几时重得此会。
2、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
3、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4、出入荣:指严武迭居重位。
5、江村句:指送别后独自回到浣花溪边的草堂。

【韵译】:
远送严公到了奉济从此别离,
人去山空只有别情绵绵依依。
我们何时才能重新把盏长谈,
昨夜月下对杯倾衷多么投机!
巴蜀各郡讴歌惋惜你的离任,
连续三朝你任将相真不容易。
分手后我回到浣花溪边草堂,
越发觉得我这残生淡泊孤寂!

【评析】:
这首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故别离之情依依,自不待言。
诗的开头点明“远送”,可见意深情长。分手伤别,自然想到“昨夜”饯别情景,也想何时重逢。接着讴歌严武入相出将都有成就,受到人民的称赞。最后写送别后的心境的孤独无依。语言质朴含情,章法谨严有节。

=
《别房太尉墓》
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解】:
1、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2、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3、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韵译】: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
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
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
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
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评析】:
房琯在唐玄宗幸蜀时拜相。乾元元年(758)为肃宗所贬。杜甫曾为其上疏力谏,得罪肃宗,险遭杀害。宝应二年(763),房琯又进为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两年后。杜甫路过阆州,特为老友上坟,作此诗。
这是一首悼亡诗,抒写感伤情怀。全诗叙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坟前的哀悼。前四句写坟前哀愤,后四句写临别留连。诗写得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写房琯句句得体,写交往字字有情。知遇深情,渗透字里行间。

=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评析】: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